近日,不少退休领导干部去上市公司担任独立董事的事在网上吵得沸沸,引来热议不断。截止到4月21日,在市值排前100名的上市公司中,就有41位政府退休高官任独立董事。
退休干部为何要到企业任职?企业又为何青睐退休高官?“高官独董”的问题再度引发社会关注,社会公众最担心的就是这一现象会影响社会公平、公正,会干扰正常的经济秩序,滋生腐败,“期权腐败”、“余热公关”的疑虑不得不存在于人们的心中。
退而不休任“独董”,老领导们的余热算是发挥得“淋漓尽致”了。官员退休后,仍可凭借着前领导的身份在另一个领域“大展拳脚”,可谓“风光无限”,这无疑也是很多人所期待的“公务员价值”的一个重要体现。笔者认为,企业讲究利益,在这些高官身上挖掘“余热”、“余权”、“余威”和“余网”为自己所用应该是他们的根本目的。所以,在利益与权力诱惑下,这些“高官独董”们应理性作为,切莫被牵着鼻子走上了歧途,弄一个晚节不保。
退休高官担任企业要职,在某种程度上是有好处的。毕竟高官的工作经验和阅历对于企业的管理和发展也是一笔珍贵的财富,他们的远见和谋略以及在经济活动中或是行业内的“影响力”和“协调能力”都是有助于企业发展的重要资源。对高官来说,在退下要职后仍然能够为社会发展做贡献,对企业来说,实现了企业利益最大化,这样双赢的局面让双方都实现了价值。但是,在真实操作中,退离高官到企业任职一直遭到社会诟病。
到企业虚挂着职务,拿着高薪,还享受着花瓶董事、荣誉董事、糊涂董事等戏称,种种与理想状态相悖的现象,果断让“腐败”二字与之无缝衔接。在敏感时期,老革命们要想保住自己“勤政廉洁”的形象,就得谨慎选择,是否需要到企业任职,到企业任职后如何作为,如何规避与利益瓜葛牵连等因素都是需要再三深思的问题。正所谓“无商不奸”,如何在与奸商之间不动声色的“周旋”下保全自己,这些都应该从理性的角度出发来思考。
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在高官规范自身的情况下,相应制度的应运而生也迫在眉睫。用制度规范行为,用法规约束利益。主观与客观的双管齐下,腐败的滋生因素自然就慢慢消失。当下,与官员有关的所有事都是群众关注的热点,腐败已成为官员的代名词,如何摘掉群众的有色眼镜,如何取得群众信任,官员的自身建设,理性作为有待加强。
稿源:荆楚网
作者:潇潇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