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评论 > 东湖观点

更多

北楚:“挑刺工”本身是病,不是药

发布时间: 2014-05-19 11:01:29  来源: 荆楚网  作者:北楚  进入电子报

  今年以来,四川眉山市丹棱县建立暗访监督人员库,全县共“秘密”选聘了40名“挑刺工”,并组织开展暗访活动来监督干部作风,而这40人名单全县只有两个人知道——县纠风办主任游利萍和一名工作人员。(《华西都市报》5月19日)
  新闻称,这些“挑刺工”都是义务的,但众所周知,做到完全的义务是不可能的。何况,这些人多数来自纪检监察、发改、财政、审计等部门,他们被抽调,对原单位来说,无疑是行政资源变相挤占。暗访监督,本有专职的部门和人员负责,再大费周章组建“挑刺工”有些多此一举。
  “挑刺工”的工作方式是模拟群众办事,比如办理户口迁移之类。试想一下,如果他们排到了窗口,结果不外乎一下三种:办理一些事情,跟真正前来办事的群众抢时间、抢资源,或者推脱不办,被工作人员一顿臭骂,或者亮出身份,暗访结束。无论哪种结果,都起不到预想的作用,很显然,“挑刺工”的工作方式也值得商榷。
  “挑刺工”来了,压力也就来了,借用报道来说,全县上下“如履薄冰”、“战战兢兢”。但问题是,如果各部门各司其职,人人正常工作,根本不用“压力好大好大”,而如果人人自危,谈必及“挑刺工”,说明干部作风已出现很大问题,这就显然不是“挑刺工”能够解决的。也就是说,“挑刺工”的身份定位本就很尴尬。
  此外,建一支队伍,就得完善配套监督,“挑刺工”手握暗访监督大权,那谁又来给“挑刺工”挑刺呢?丹棱县是一个只有16万人口的小县,各部门领导干部以及工作人员之间彼此熟悉,就算再轮换,也都是熟面孔,如此下去,会不会你好我好大家好?“挑刺工”的40人名单只有两个人知道,权力算不算过于集中?会不会滋生腐败?凡此种种,细思恐极。
  由此可见,“挑刺工”本身就是病,不是药,将干部作风建设寄希望于“挑刺工”简直荒唐至极。坦率地讲,在现行的行政体制下,领导干部们的真正压力只能是来自上级,只要上级要求压一点,考核抓实一点,再畅通群众的投诉监督渠道,并加以重视,干部作风的“雾霾”自然驱散殆尽。
  丹棱县组建“挑刺工”的出发点也许是好的,但“大内密探”、“秉笔太监”的做法早已被时代淘汰。用错了药方,又怎能奢望药到病除,这也提醒各级政府,干部作风建设,必须告别“挑刺工”的思维。
  稿源:荆楚网
  作者:北楚

(本文来源:荆楚网 编辑:罗莎)
关键词:挑刺工;暗访;干部作风

湖北焦点

国内要闻

娱乐推荐

荆楚网版权相关声明:
① 本网欢迎各类媒体、出版社、影视公司等机构与本网进行长期的内容合作。联系方式:027-88567716
② 在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是为传播更多的信息,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果本网转载的稿件涉及您的版权、名誉权等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本网将依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尽快妥善处理。联系方式:027-88567711
③ 本网原创新闻信息均有明确、明显的标识,本网严正抗议所有以"荆楚网"稿源的名义转载发布非荆楚网原创的新闻信息的行为,并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④ 在本网BBS上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应当理性、文明,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鎰熻阿鎮ㄧ殑娴忚锛-鑽嗘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