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着包包,走进丹棱镇派出所,咨询民警如何办户口。离开,返回,听录音,填好“行政效能暗访测试情况表”,直送县纪委监察局。这是丹棱“挑刺工”李开鹏的一次暗访“挑刺”过程。(5月19日《华西都市报》)
在深入践行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全面整治“四风”问题的客观大环境下,四川丹棱县40名“挑刺工”的出现一时间赚足了眼球,各大媒体纷纷报道转载,认为这是一次对行政效能提升的有力探索,然而成效真是如此?在笔者看来,这所谓“挑刺工”的出现不过是一种形式上的创新而已。
首先,从“挑刺工”的组成来说,涵盖了纪检监察、发改、财政、审计、记者和群众代表,其组成不可谓不丰富。然而对于一个全县人口仅有16万人的小县城来说,对于日常生活于同一生活圈子的公务员们来说恐怕大多都是为相识相知,当看到往日朋友前来办事没有请求走后门,反而一本正经的要求办事之时,难道办事人员还不知道这是在干嘛?
其次,就挑刺的本质来说,所谓的挑刺还是在查找服务态度好不好、办事效率快不快等老问题,这一些问题的存在恐怕不用专业的“挑刺工”去查找,直接在办事大厅随机抽选几名真正办事的群众都能直接给出答案,并且这是为客观而真实的答案,这又何须用专门的“挑刺工”来评价?
再者,就挑刺的实际意义来说,丹棱县目前所通过挑刺工查找出来的问题还是存在态度生硬、业务能力不强、相互推诿等老生常谈的问题,这些问题是举国上下机关办事人员普遍存在的通病,难道不用“挑刺工”当地就不能发现这些问题?
此外,就挑刺的最终结果来说,在挑刺结束后的全县大会上,对于存在“作风雾霾”的有关部门,当地还是在点名批评,并且仅仅局限于点名批评,并未对是谁、怎么不足进行直接点明,也未形成一个明确的惩处意见,仅仅从空头上来要反“四风”,从口头上批评来落实反“四风”的探索,这又能让作风真正得到整改?
总而言之,所谓“挑刺工”的出现,嘘头着实够足,也能够让公众在乍看之下眼前一亮,但就真正的实际效果来说,恐怕不容乐观,毕竟这不过是一种创新的形式主义而已。
稿源:荆楚网
作者:朱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