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语文教材中被奉为“经典之作”的散文《背影》引起热议,源于一篇被广泛转载的文章—“朱自清《背影》因违反交规被逐出教材”,随后这一报道被指为误传,仅是一位教授的“一家之言”。(5月20日《中国青年报》)
“上学时死读书理解不了,现在30岁重读一遍,感受到其中如山的父爱。”一则《背影》,短短数百字,用朴实的语言描绘出一幕真实又感人的离别场景。尽管时间跨越了几十年,但网友们说起这部作品,无不痴爱有加。
作为一部文科篇目,《背影》无疑算得上传播真善美的上乘作品。一篇教人以美的文章,放到教材里,就应该注重引导学生充分了解作者及作品的创作背景,并由此去把握作品的主题。而不应该过多纠结于作品叙事与当代生活习惯的出入。
但是,媒体却曝出了“父亲为儿子买橘子,跨过铁路,爬上月台,可能造成火车无法正常行驶,破坏火车站的秩序,所以已被人教社删去”的消息。这下,网民们怒了。“用现代人的习惯去强求历史人的生活限制,根本就是无聊”、“脑子被驴子踢了”,网友们的谩骂和谴责在网络上铺天盖地。
其实,如果稍微多一点质疑,这种因违反现代交规而删掉一篇美文的低智商消息,是能够被辟谣的。但是包括媒体人在内的所有公众都毫无疑问地相信了。
媒体和公众信谣言,当然不是脑袋缺根筋,而是内心对人教部门的不信任使然。犹记得去年,人教社删除了初中语文课本中鲁迅先生的文章时,人们的不满和喧嚣。
2013年的删除鲁迅课文事件,其实只是把鲁迅文章进行了挪移,将鲁迅比较艰深的文章编排到高中课本当中了。但是这一基于体谅低年级学生理解能力的善意之举,因为没有及时向公众解释,引来了本就对官方心存芥蒂的公众的广泛吐槽。
如今的“《背影》因违反交规被删”谣言,正是钻了民众不信任官方的空子。而这种无意中钻空子的行为,却一试即中。
谣言一出即被当真,是社会的悲剧。这种悲剧消解了社会的正能量,浪费了人们无谓的精力和时间。
笔者以为,要结束这种悲剧,还需政府部门多听群众的想法,多站在群众的角度想想问题,重拾群众对政府的信心,如此,才有利于政府部门日后工作的开展。
稿源:荆楚网
作者:沈素芬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