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部门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推进会6日在京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出重要批示,批示指出:“一年多来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成效显着,有力激发了市场活力和发展内生动力,应予肯定。深化行政体制改革任重道远。今年要按照政府工作报告要求继续奋力攻坚,聚焦投资创业创新等经济社会发展领域,再取消和下放200项以上含金量高、能够激发市场活力的行政审批事项,更多释放改革红利。各部门要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职能,放管结合,取信于民。深入研究解决疑难问题,确保改革平稳推进”。(6月7日人民网)
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是转变政府职能的突破口,是释放改革红利、激发市场活力的重要手段。自2001年全面启动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以来,中央各部委、各省、市大力开展“瘦身”行动,大幅度取消或下放权利清单,在简化审批程序,促进政府职能转变和推行依法行政等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但某些部门“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只是取消长期不用的审批项目或进行项目的简单合并,对于涉及自身既得利益的审批项目不肯“割肉”,把次要的权放出去,重要的权还留着,重量不重质。
此次,李克强总理再次强调“聚焦投资创业创新等经济社会发展领域,再取消和下放200项以上含金量高”无疑对简政放权提出了“质量要求”。笔者认为要提高“含金量”首先是要实现“减者肉疼、市场轻松、政府精管”之目的。
简政放权需让减者肉疼。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已有十余年,减掉的项目两千余项,但目前行政审批仍然存在数量庞大、种类繁多、权限不清、程序混乱、效率低下、收费过高等弊端,究其原因,就在于减掉的项目大多不痛不痒,或者本身就无人问津。对于政府来说,削手中的权,去部门的利,无异于割自己的肉,不简单也不容易。简政放权要提高含金量,首先就得减掉真正让部门真正觉得肉疼的权,借助外来的手术刀,通过建起横向到底的监管网络和监督渠道,帮助部门割掉“肠梗阻”,杜绝出现“变相审批”和“隐形审批”,做到“真放权,放真权”。
简政放权需让市场轻松。简政放权说到底,最终目的就是为了激发市场活力和经济内生动力。简政放权要提高含金量,就得真正为市场松绑,将政府替市场“把持”的权力还给市场,凡是企业或中介组织能干好的,政府少干预;凡是非公经济能做好的,国有企业少参与;凡是下级政府能做好的,上级政府不插手;凡是一个部门能管好的,就不多家掺和,彻底放开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用好用精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通过转变政府职能,变“管”为“服务”,促进政府和市场的双重成熟,释放更多改革红利,激发市场主体不断迸发新活力。
简政放权需实现政府精管。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简政放权,推动政府职能向创造良好发展环境、提供优质公共服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转变。从这个角度看,行政审批改革重点不在于“管的少”更在于“管的精”。简政放权要提高含金量,就得让政府实现“精管”,把资源用在刀刃上,把政府的职能重心转变到行政服务上,“放权不放责”,管理由事前审批更多地转为事中事后监管,实行宽进严管、全程监管,从而把该放的权真正放开放到位,把该管的事切实管住管好,实现政府、市场的双赢。
开弓没有回头箭,改革没有完成时。简政放权,就是用权利“减法”换来市场发展的“加法”甚至是“乘法”,就是用政府的“减负”,换来服务群众的“增幅”。
稿源:荆楚网
作者:闲庭漫步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