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麦收以来,河南许昌为确保小麦收割后不再发生秸秆焚烧现象,专门下发的“全面禁烧令”规定:对全市出现“第一把火”的乡镇,处以10万元罚款,并对党政主要负责人予以取消评先资格等处罚。然而,这一许昌史上“最严”禁烧令却没有完全档住农田里的“熊熊秸火”。(中新网6月8日)
眼下,全国小麦产区由南向北相继进入收获季节。农民朋友们在享受丰收喜悦的同时,却也在各种媒体上常常听到看到“秸秆禁烧”这个词。“禁烧”,顾名思义就是不能烧。烧的后果往往就是数目大小不一的罚款。像文中提到的河南许昌,对第一次出现燃烧秸秆的乡镇,处罚额度高达十万元,数目不可谓不大,力度不可谓不硬,但为什么仍然没有完全挡住燃烧秸秆的现象呢?
稍微有点常识的人都知道,燃烧秸秆的害处有很多。像污染空气、板结土壤、诱发火灾等,可以说举不胜举。特别是近些年,由于大气污染问题日渐突出,各级党委政府把秸秆禁烧工作做为保持大气质量的一项民生工程来抓,采取了多种措施制止燃烧秸秆。特别是一些地方制定了严厉的处罚措施,像罚款、拘留,甚至追究刑事责任等。一些单位的机关干部在麦田周围死看死守,全天候进行监督、宣传,确实收到了一定的效果。
但我们也不容忽视这样一个问题,收割后的秸秆如果不能烧,到底干什么用?显然,在一些地方关于秸秆禁烧的规定中,并没有出现这样的字眼。即使有的地方提到了秸秆的去向问题,但由于操作起来未必简单高效,老百姓就会产生“还不如烧了速度快”的想法。
大气污染严重威胁人们的健康,影响着人们的生产生活,老百姓不是不知道。有些事情光靠罚款起到的作用往往是治标不治本。要让老百姓从心眼里接受秸秆禁烧的政策,打心眼里拥护这个政策,我想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对症下药。
一是要加大宣传教育力度。要让燃烧秸秆的危害妇孺皆知,要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舆论氛围。二是要多措并举,对顶风燃烧秸秆的行为予以严厉打击,起到震慑作用。要形成各级政府协调联动的工作机制,搞好配合,明确分工,不要把担子全部压到基层。三是要积极推广节能环保的秸秆处理方式,在不耽误农时,便捷高效的前提下,使老百姓既能够处理掉秸秆,又能够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
总之,秸秆禁烧工作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好事,只要我们加大宣传力度,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切实解决秸秆处理问题,就能变被动为主动,便主动为自觉,从而形成良性互动,秸秆禁烧工作就能够得以顺利开展。
稿源:荆楚网
作者:宋建生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