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麦收以来,河南许昌为确保小麦收割后不再发生秸秆焚烧现象,专门下发的“全面禁烧令”规定:对全市出现“第一把火”的乡镇,处以10万元罚款,并对党政主要负责人予以取消评先资格等处罚。然而,这一许昌史上“最严”禁烧令却没有完全档住农田里的“熊熊秸火”(6月8日新华网)
麦收季节,不少地方都出现秸秆焚烧现象,田地的秸秆虽一下子得到处理,但留给大气的却是无尽的污染。这也给当前环保工作带来了不小压力,为保民生、促健康,治理空气环境,不少地方政府在农村收获季节纷纷出台严厉的禁烧令,一旦发现“第一把火”、“第一缕烟”,基层政府就会面临严厉的处罚和数额不等的罚款。
然而,在一条条严厉的禁烧令之下,许多地方仍然火点广布,烟雾缭绕,空气质量在此时并没有因禁烧令的严厉而有好转。如这次号称许昌史上“最严”的禁烧令,对全市发现“第一把火”的乡镇,处以10万元罚款,并对党政主要负责人予以取消评先资格等处罚,对农田里的“熊熊秸火”丝毫没有杜绝。
在当今的大气污染形势下,这一习俗成了影响我们健康、生活和社会发展的一大元凶。在民生要求日益的今天,政府出台禁烧令,从制度上为环保保驾,这样的目的是好的。但秸秆焚烧是我们这个传统农业大国的习俗,越来越严厉的禁烧令除了各种处罚,对秸秆的处理毫无对策甚至少有有力措施,而秸秆必须处理,此时除了就地焚烧,还有何能解丰收之忧呢?
诚然,在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上,有些地方会工作不力、有所怠慢,而禁烧令无疑是促进基层环保工作的积极性,促进机关领导干部走进田地、关心农事。但面对不断的“熊熊秸火”,禁烧令是否还有标本之效,值得每一个人深思。要防控秸秆焚烧、治理大气污染、建设美丽家园,除了一道又一道的禁烧令,地方政府能不能拿出更有效的规定呢?
稿源:荆楚网
作者:柳川渝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