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那些靠政府买单和大型企业或团体包场,演出邀约多得接都接不过来的公司,开始在愁怎样保持演出量,怎样保证员工的工资。这其中,不乏多个“中”字头演出团体及大型交响乐团。他们身后,一批小演出公司轰然倒闭,老板们琢磨怎样转行。(6月16日《京华时报》)
既往对于公众来说,各种演出、表演感到应接不暇,一个个所谓的明星、表演艺术家们纷纷在人们面前穿梭而过,或许着实让某些人视觉听觉有了一些享受,但我们也要发现在这一片演出繁荣的背后,其实在当前遭遇寒冬原本就是理所应当。
梨花节、牡丹节、乡村文化旅游节,各种各样的节日在出现,这一些节日的诞生无一例外其背后的推手都是为当地政府。头顶着开发当地旅游资源的名头,找一两个所谓的明星,加上一两个伴舞之人,然后强化包装和宣传,一场浩浩荡荡的演出也就拉开了序幕。
或许,这样一种演出背后看似一时间出尽了风头,但就其实际的意义来说呢?所谓的演出不仅没有展现出当地文化或旅游资源的特色,反而总是用着一些明星站在台上无病呻吟的吟唱来抢占头条,试问如此荒诞而不经的表演谁会在心头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如此老歌翻来覆去的重唱不仅体现不出艺术,反而对于那一些曾经的经典来说都是为一种亵渎。
幸好,党中央及时出台了“八项规定”,而有关部门也及时下发了《关于节俭安全办节目的通知》,让由政府买单的行径有了收敛。如若真是让“我的公司靠的是关系,不做商演只做国企和大型民企的年会和活动”这样一般继续存在,难道国企和地方政府真的只能作为“冤大头”?
地方的发展,文化的宣传或是资源的开发,不需要所谓的嘘头,与其用着一些不知愁滋味,无病呻吟乱说愁的明星们站在台上夸张的唱跳,反而不如将这一些资金用在公益、环保、技术攻关等急需用钱之处,用实实在在的投入来换取更大的产出,如此岂不更好?
稿源:荆楚网
作者:朱志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