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评论 > 东湖观点

更多

李兆清:振兴戏曲艺术,老树亦能开新花

发布时间: 2014-09-29 11:16:49  来源: 荆楚网  作者:李兆清  进入电子报

  9月2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刘奇葆在北京调研戏曲工作。他强调,振兴戏曲艺术关系中华文化薪火相传,关系民族精神维系传递。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贯彻“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树立高度的文化自信,做好传承和创新两篇大文章,努力实现戏曲艺术的振兴和发展。(9月27日《人民日报》)
  戏曲艺术,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精华。不少人都喜欢听戏,即便是不识字的老太太也能通过听戏懂得一些做人的道理。戏曲艺术传承至今,体现了其持久的生命力。中国戏曲艺术非常繁荣,地方戏就有三百多种,黄梅戏、沪剧、淮剧、扬剧、锡剧、越剧、粤剧、豫剧、河北梆子,几乎每个地方都有带有地域特色的地方戏。戏曲艺术丰富了人们的业余文化生活,充实了人们的精神世界,也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让人们接受了价值观的熏陶。
  戏曲艺术呈现繁荣之势。每年的央视春晚及各地方台春晚,戏曲艺术都会亮亮相,老戏迷们能回味当年的青春岁月,同时也能增添一些新的戏迷。难能可贵的是,戏曲艺术的传承有了后来者,一些七八岁的小孩唱起戏曲来可谓有模有样。笔者也非常喜欢听戏曲,《天仙配》、《五女拜寿》、《女驸马》、《牛郎织女》等黄梅戏,还有壮族山歌《刘三姐》,曲调悠扬、韵律优美,让人心旷神怡。然而这几年,戏曲艺术却呈现出后劲不足的尴尬。一者,年轻人喜欢听流行歌曲,喜欢听戏曲的变得很少了。二者,如今人们的娱乐选择变多了,不再像以前那样缺少精神食粮,电影电视在今天的人们看来并不稀奇,没有多少人愿意掏钱去剧院听戏了。三者,戏曲作品无法实现推陈出新,现在人们喜欢的还是一些经典的曲目,新的曲目无法赢得人们青睐,这是戏曲艺术创新能力的缺乏。当然,这有戏曲好坏需要经由时间淘洗的缘故,但一些粗制滥造戏曲作品的存在,则让戏曲作品江河日下。四者,戏曲作品抄袭段子的现象并不少见。如今,很多人都有幽默感、娱乐精神,也喜欢讲讲段子,可少数戏曲作品竟然抄袭段子,这让人们对戏曲的新鲜感大大降低。
  戏曲艺术如何重振?戏曲艺术得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政府应加大对戏曲艺术的扶持力度,主要剧种与非主要剧种都需要扶持,有的濒危剧种更需要抢救。如今,全国上下都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戏曲艺术作为重要的文化载体,将核心价值观融入戏曲创作,戏曲艺术之花才能开得更美。人们在听戏曲娱乐的同时,能接受核心价值观的熏陶、社会正能量的教化,达到两全其美的境界。
  戏曲艺术老树开新花,能让戏曲艺术绽放出持久的生命力,更好地发挥其以文化人的作用。
  稿源:荆楚网
  作者:李兆清

(本文来源:荆楚网 编辑:杨虹磊)
关键词:戏曲;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