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评论 > 东湖观点

更多

旭鹏:“贫困县”的“脱贫底线”不能语焉不详

发布时间: 2014-10-15 17:52:01  来源: 荆楚网  作者:旭鹏  进入电子报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共有6亿多人摆脱了贫困,自今年起,国家将每年的10月17日设立为“扶贫日”。对于个别国家级贫困县脱贫后存在不愿“摘帽”的现象,中央非常重视,国务院扶贫办将主要采取改革贫困县的考核机制、建设扶贫县的约束机制、逐步建立贫困县的退出机制三项措施来控制此类现象。(10月15日《北京晨报》)
  据悉,目前我国共有592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有680个连片特困地区县,剔除其中重合部分,共有832个县区享受国家相关扶贫政策。昔日为人所不耻的“贫困县帽子”如今不仅成为了人人争抢的“香饽饽”,而为了守住这顶“帽子”,地方官员可谓是费心费力----托关系、找人脉、装傻哭穷,花样层出不穷。这种不以为耻反以为荣“护帽”举动其实并不难理解,无关乎其他,无非“利益”二字。
  “被扶贫”多年,当地的官员早已经习惯了享受特事特办、专项资金、特殊待遇等一系列政策和资金上的“照顾”,而脱贫脱帽则意味着这些“福利待遇”统统消失。俗话说“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吃惯了大鱼大肉的宴席,又有谁愿意去啃那干巴巴的“糙米干粮”呢?至于“贫困县”的名声不佳,又有多少人会在意呢?毕竟“面子”哪有“里子”来得重要、来得实惠。
  可见,“不愿脱贫”不等同于“不能脱贫”。后者是受制于客观条件,前者则是缘于主观堕性。无论是管理者思想上的慵、懒、散,还是作风上的“四风”问题的猖獗,都是脱离实际的、为人们所不能接受的,到底贫困不贫困,究竟脱不脱“贫帽子”归根到底还是要人民说了算。
  贫困不是一成不变的。俗话说:没有天生的巨人,只有行动上的矮子。贫困县的经济不景气固然与当地特殊的地理环境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但是国家举全国之力给予的各项扶持未尝不能弥补其发展的短板。人心齐,泰山移,只要敢干事、干实事,终究会实现脱贫致富的目的。
  对于贫困县不愿脱“贫帽子”的做法,不妨给他们设立一个“脱贫底线”。建立健全短期、长期规划,限期整改脱贫,不能因为“一时贫困”而“一辈子都贫困”,尤其是在中央政策和资金的支持下,大量人力物力调配补充的前提下,限期整改、定期脱贫未尝就是一个不可达到的目标。对于在贫困县就职的领导干部,要设置与脱贫致富相关的政策,例如脱贫底线、脱贫考核年限,促使广大党员干部紧绷一根弦不放松,坚守底线不怯懦,全心全意带领当地群众发家致富,早日过上幸福美满的新生活。
  当然,脱贫也不能搞一刀切,应该有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即便是经过深入调查研究,已经实现脱贫致富的贫困县,也要给予他们留出充分的缓冲期:三年监督,五年脱离,防止已经脱贫的县区因人返贫、因政返贫。
  在经济发展大行其道的今天,贫困不是一种荣誉,而是一种耻辱。不愿脱“贫困帽子”做法是党员干部庸政、懒政、散政的思想在作怪,唯有坚持从实际出发,为人民谋求普遍发展红利,让更多的人品尝到经济发展的甜头,才能促使他们积极主动去打破贫困的僵局,舍弃邋遢“草窝”,昂首阔步走进新时期的“金窝”“银窝”。
  稿源:荆楚网
  作者:旭鹏
(本文来源:荆楚网 编辑:魏霭琼)
关键词:贫困县;脱贫;底线

湖北焦点

国内要闻

娱乐推荐

荆楚网版权相关声明:
① 本网欢迎各类媒体、出版社、影视公司等机构与本网进行长期的内容合作。联系方式:027-88567716
② 在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是为传播更多的信息,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果本网转载的稿件涉及您的版权、名誉权等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本网将依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尽快妥善处理。联系方式:027-88567711
③ 本网原创新闻信息均有明确、明显的标识,本网严正抗议所有以"荆楚网"稿源的名义转载发布非荆楚网原创的新闻信息的行为,并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④ 在本网BBS上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应当理性、文明,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鎰熻阿鎮ㄧ殑娴忚锛-鑽嗘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