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民意中国网和手机腾讯网(9254人参与)进行的一项调查指出,63.0%的受访者表示自己所在地有造型“雷人”的地标建筑。56.5%的受访者认为奇怪建筑带来的最大问题,就是耗资巨大又招人反感。81.1%的受访者直言,决策者和审批者应为奇怪建筑负责。(10月30日《中国青年报》)
奇怪建筑惹人厌,连最高领导人也在强调“不要搞奇奇怪怪的建筑”。此次调查结果更是击中了奇怪建筑丛生问题的实质。过去,不管民间有多少诟病,掌握权力的某些地方主官倒对奇怪建筑情有独钟,“突发奇想”的工程项目拍拍脑袋就上马了。等到要负责的时候,“形式”上常常又找不到可以为此负责的主。故而八成以上的受访者认为“决策者和审批者应为奇怪建筑负责”实际折射了过去问责机制的无力甚至是造成了损失,却不知怎么负责的尴尬。
梳理一系列新闻事实会发现一个吊诡的“反新闻”规律,不仅仅是铺张浪费的奇怪建筑,在任官员的决策失误往往很多人看在眼里,但没什么人来个公开曝光,公开批评,督促其立即反思决策问题,尽可能挽回决策损失的;反倒等到了官员落马后,各类积压已久的“奉旨爆料”纷至沓来,历数他们掌握权柄以来的多少过失,颇有点“秋后算账”的意味。当然,在台上的官员风头正盛,不满者投鼠忌器恐怕也敢怒不敢言。
有个典型的例子,原广州市委书记万庆良落马后,被新加坡规划之父戏称为“规划之神”的消息才传开了。“神”在何处?不尊重科学,不尊重常识,更不尊重专业,自个儿脑门一拍,大规划、大手笔的神作就这样下去了。正如中山大学地理与规划学院教授袁奇峰所说,一些地方领导把自己当成城市“总规划师”,真懂规划的专业人员反倒成了画图工具。
要不是落马了,万庆良的媒体舆论形象并不是充满戏谑意义的“规划之神”,而是能在公开场合说出“城市的主体是人,城市规划必须围绕人来做文章,人的精神就是城市的精神,人的需求就是城市规划的需求。广州要根据人的需求、人的期望、人的发展趋势来谋划城市发展”(见2011年3月24日《广州日报》)豪言壮语的充满“人情味”的官员。
可见,就目前而言,决策失误往往影响深远,纠正机制也比较滞后。官员在任时强力推动实施的工程,落马了,工程不是烂尾了,就是已建好早已放在那里“显摆”了。总之,是否有官商勾结乃至利益输送还另说,国有资产损失已经造成了,恶劣影响已然造成,此等“乱作为”又该怎样量化问责呢?还不全是“一把手”的责任,虽然“一把手”可以搞一手遮天,但班子内部那群当初违心拍手叫好的成员们,当初本该在工程上马前发挥作用的人大等监督机构,又该怎么负责呢?监督与制约权力机制的不健全甚至失灵,又该承担多少责任?
虽然决策失误终身追责制已经开始起步,但不少诚如“奇怪建筑”这样的决策如何能在程序上定义成决策失误;个人又在孱弱的制度笼子面前,承担多少罪责,同样需要有关方面的探索。但根本上,建筑再奇怪,工程再奇葩,也万变不离其宗。绝对的权力不仅导致绝对的腐败,还导致绝对的随心所欲、胡作非为。不管是“耗资巨大又招人反感”的奇怪建筑,还是已经烂尾的大楼,都在无声地演绎着绝对而不受驯服的公权力张牙舞爪的魅影。
稿源:荆楚网
作者:林旻煜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