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山西省太原市桃园南路西里街,一面刻有近百首唐诗宋词的文化墙引起了当地市民的驻足欣赏。太原市民关注的不仅限于刻在墙上的传统文化,更是扩大到了表现诗词的繁体字上。据市民统计,这面“文化墙”上共计出现了33处错别字。(12月9日中国青年网)
近年来,全国各地都积极地将“文化”搬上“墙面”,大力推进“文化墙”建设,“文化墙”已经成为了展现城市文化魅力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文化墙”不仅是倡导文明、宣传文化的有效载体,更是倡导现代文化气息的象征。
然而,近日媒体曝光的太原市的文化墙却着实令人匪夷所思、难以置信。古香古色的“文化墙”上刻着唐诗,但使用的繁体字却存在不少错误,据市民统计,小小一面“文化墙”上共计出现了33处错别字之多。若非较真的市民朋友一一指认,恐怕文化墙依然会“将错就错”的屹立在街区边,充当着复兴文化传播的“媒介”与“大使”功能。
不难看出,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进步,越来越多的民众意识到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现实价值,不仅各类“国学班”、国学经典受到大众的追捧,而且很多地方政府也积极引经据典来感召、营造一种社会真、善、美的正能量氛围。这本应是好事,对弘扬国学经典、传统文化复兴益处多多,但一窝蜂的建设传统文化墙、引经据典闹出如此笑话,这些“没文化”的“文化墙”究竟宣扬了什么文化呢?
从这道带有错别字的文化墙上,随处都可以找到作风不实,工作不认真的影子,主管领导疏于指导和现场检查,不仅没有达到宣传教育的效果,甚至适得其反,误导市民不说,还会拉低整个城市的品位,暴露了责任部门作风不实的弊端,丢了整个城市的脸面。
不仅如此,“文化墙”是一种公示性宣传,是供公众交流和学习的地方,本应该使用大众通俗易懂的简化字。但近年来,一些基层的基层政府似乎患上了文化“复古癖”,大街小巷,但凡有唐诗宋词的,必须用繁体字才显得高端大气上档次。可群众对有些字繁体字并不认识、不了解,何谈交流学习,这些“有文化”的“文化墙”只能孤芳自赏。
太原“没文化”的“文化墙”事实上并非个例,误用繁体字也好,粗心大意也罢,这些“没文化墙”的出现从根本上说源自一些官员的畸形政绩观。在政绩考核、形象打造的外在压力下,很多官员走上了为建文化墙而建文化墙的歧路,如此匆忙而错误百出打造出的文化墙,不仅是对传统文化的一种亵渎,更对孩子们是一种误导。而于公众而言这无疑是暴露了建设者的粗陋无知,对弥足珍贵的公信力的又一次透支罢了。
文化墙不能成为政绩工程的牺牲品,传统文化的宣传由不得半点虚假。只有对传统文化进行去伪存真、深化研究、创造性转化和创造性发展,才能真正做好文化墙的宣传工作。
稿源:荆楚网
作者:高铭佑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