户口已经迁入内蒙古自治区,却不能在当地报名参加2015年的高考——近日,数百名考生家长因此频繁到有关部门反映问题,要求允许孩子高考。而内蒙古有关部门查实,这其中绝大多数考生是在内蒙古“空挂学籍”,属于需治理的“高考移民”对象。(12月22日《北京晨报》)
“高考移民”现象在中国由来已久,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社会现象,毕竟我国目前基础教育发展不均衡,教育资源配置无法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全国一盘棋,但“高考移民”盛行还有一个重要因素,那就是个别省份的户籍、学籍管理制度不严,给那些动歪脑筋的人有机可乘。
尽管我国近年来为了最大限度实现教育公平,先后出台过一系列招数,包括对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加分或录取指标化管理等等,各地政府相应也出台了很多因地制宜的细化措施,如将父母的户口和社保金缴纳记录与报志愿“捆绑”,父母必须在当地拥有合法稳定住所、合法职业且纳税,或按国家规定参加社会保险多少年以上等等。
然而,任你招数再多、措施再细,总有一些熟悉政策的领导、有钱人士动起了歪脑筋,想方设法通过各种关系把自家孩子的学籍从大城市挂到贫困地区,办理假学籍或“空挂学籍”,每逢学业水平考试等重要节点送孩子回来“应卯”考试,其余时间均在原籍就读。
显然,在权与钱面前,普通老百姓想钻国家政策的空子显得很苍白无力,“空挂学籍”自然也就成为有权有钱人玩转高考体制的把戏,严重破坏现有教育公平,也伤害了迁入地学生和家长的心。
一项好政策,如果没有严密的实施细则和有效监管,就难免在执行中走样跑偏。“空挂学籍”是“高考移民”的延生物,更是现有“唯分数论”高考体制产下的怪胎,它的出现不仅达不到我国教育扶贫政策的初衷,而且严重伤害了贫家子弟对公平竞争的期许。
所以,内蒙古“空挂学籍”事件,不能仅仅停留在杜绝“移民”考生参加考试上,还应该查查背后的故事,深究故事里面的细节,毕竟“空挂学籍”涉及教育、公安等多个部门,既要针对出现的问题,出台相应的落实保障措施,还要建立健全相关的监管体系,确保公开透明,更需要多个部门联合,加强资格审查,细化招录条件,让真正的寒门子弟享受到国家高考政策红利。
稿源:荆楚网
作者:谢晓刚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