户口已经迁入内蒙古自治区,却不能在当地报名参加2015年的高考。近日,数百名考生家长因此频繁到有关部门反映问题,要求允许孩子高考。而内蒙古有关部门查实,这其中绝大多数考生是在内蒙古“空挂学籍”,属于需治理的“高考移民”对象。(12月22日 《北京晨报》)
由于我国各地高考录取线相差较大,同一所大学在不同省区招录经常相差近百分。不少家长通过把子女的户籍、学籍迁入录取线较低省市的办法,帮助孩子考上理想的大学。按理说,法无禁止可为,只要不违反国家法律和当地教育政策,高考移民就无可指摘。但目前很多家长,既想享受落户地录取分数线低的优势,又舍不得放弃本地的优质教育资源,不想让孩子背井离乡去异地念书。显然,这种两头通吃的做法,既违反国家限制择校生的教育政策,也对迁入地的学生极不公平,理应被禁止,并处以适当的惩罚。
当然,对那些“空挂学籍”考生而言,取消高考资格这样的惩罚,难以接受。首先,在异地买房取得户籍,是笔消费不菲的消费。在楼市不景气的当下,禁止参加高考就意味着这笔投资打了水漂。更重要的是,考生很可能失去高考机会。考生因“空挂学籍”失去内蒙高考资格,同样考生也会因没有户籍失去在原籍的考试资格。这样惨重的代价是“高考移民们”最不能接受的结果。
目前,禁止“空挂学籍”遭到高考移民们的强烈抵抗。近期,一批外迁入内蒙古,但不符合高考报名条件的学生家长陆续到内蒙古教育厅、考试中心、各级教育局等部门反映问题。应该说,高考不管是对学生或者整个家庭,都是重要的人生节点,用一考定终身形容并不夸张。家长有权力,也有责任,为了孩子明天的幸福,用各种行为艺术表达自己的诉求,倒逼有关部门就范。
然而,我们对这些“空挂学籍”考生家庭,施以同情的目光之际,也不能忘了更大的公平。“空挂学籍”说白了就是通过拼钱、拼资源,让孩子获得超地域优势,在起跑线上领先一步。但在教育资源有限的情况下,这无疑是在透支对大多数学生的利益。更何况,2013年3月14日修订的《关于区外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内蒙古参加中考和高考工作的意见》中明确规定,从2015年起,外迁学生须连续就读两年,方能取得高考资格。显然,这些明知故犯的“空挂学籍”,不能再继续纵容。
整治“空挂学籍”,不能再让眼泪勾兑公平,更不能因几个小家违反政策的利益,损害了大多数考生的合法权益。因此,有关部门应该拿出踏石留印的决心和力度,将整治“空挂学籍”,进行到底。
稿源:荆楚网
作者:薛家明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