户口已经迁入内蒙古自治区,却不能在当地报名参加2015年的高考—近日,数百名考生家长因此频繁到有关部门反映问题,要求允许孩子高考。而内蒙古有关部门查实,这其中绝大多数考生是在内蒙古“空挂学籍”,属于需治理的“高考移民”对象。(12月22日《北京晨报》)
尽管,"高考移民"属违法行为,一些地方通过出台政策清理、查处"高考移民"无可厚非。但是,由教育体制与地方政策衔接漏洞种下的“空挂学籍”苦果,不该只让高考移民承受。
“高考移民”,虽是高考录取指标和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的畸形产物,但其中还掺杂着地方为了吸引消费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政绩冲动。不过,现实中,很少有地方政府从吸引外来消费投资绑架户籍的政策上去反思造成“空挂学籍”的政策纰漏,却屡屡将“空挂学籍”违法成本的板子打在“高考移民”身上。就拿内蒙古查处近600名"高考移民"事件来说,之所以“高考移民”的家长,多数是外省份经商或从政的人员,就在于地方政府在吸引消费投资政策上存在与户籍挂钩的政策,却没有考虑由此引发的“高考移民”冲动。
事实上,屡禁不止的"高考移民"冲动,表面上看是来自不同省份之间的分数线存在巨大的差异,但深层次根源不仅存在高考教育体制的问题,还存有地方政府为拉动消费增长绑架户籍的政绩冲动上。因而,地方政府在出台清理“高考移民”政策时,还得从自身上找找原因,不仅需要给“空挂学籍"的高考打上漏洞补丁,还得为“高考移民”留点制度衔接的空间与时间余地。如果,没有统一、公平的高考政策兜底,不剔除地方政府通过行政权绑架户籍的政绩冲动,仅靠几个地方出台亡羊补牢的政策去围堵,治标不治本,只会催生"高考移民"东躲西藏去打游击战。因而,要终结"高考移民",还需地方清理"高考移民"的政策与高考制度相呼应、相适应。
可见,“高考移民”既是中国教育体制的问题,也是地方政府急功近利政策所催生的产物,由地方政策种下的高考“空挂学籍”苦果,不该只让高考孩子与家长们去品尝、去承担。对“空挂学籍"高考生的一清了之惩罚,只是种有损政府公信力的两败俱伤补救手段。要避免由清理“高考移民”引发的政府与考生家长之间的矛盾,还得从户籍管理制度与高考制度衔接上入手。
稿源:荆楚网
作者:赵茂盛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