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我国全社会研发投入已达1.2万亿元,其中财政科研经费5000亿元,居世界前列。但科研领域乱象丛生:科研风气“浮躁化”、项目申请“行政化”、经费落实“功利化”……不仅大大影响科研活动,也使科研投入效率低下。(12月22日 新华网)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今日,大多数国家都非常重视对科研的经费投入,科研经费占国家或者地区GDP的比重可以反映一个国家或者地区对科研的重视程度。科研可以促进生产方式的变革,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在相同的时间创造出更为丰厚的价值。而科研创新能力低下一直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诟病,要把“中国制造”转变为“中国创造”就必然离不开科研投资。而我国政府也看到了问题所在,也舍得在科研投资上“大手笔”。在科研上进行大量资金的投入本无可厚非,然而高投入的背后却换来了低产出的结果不得不令人质疑与不满,面对年投入1.2万亿成果转化率仅10%的数据真的是令人哭笑不得。
透视科研经费使用怪现象,我们不难发现其中的问题所在,一则,科研风气“浮躁化”。没有良好的科研风气只是一味的为了科研而科研,为了立项而立项,其后果只能是既浪费了人力又浪费了财力。因此,为了科研者浮躁的情绪就应该使其明白盲目科研的危害性,同时针对长期盲目的进行科研立项的学者进行批评教育并减少其日后的科研申请资金。二则,项目申请“行政化”。科研项目的申请如果过于行政化就会导致资金投入的不均衡,从而导致一些项目资金过于富裕,一些项目资金不够难以进行。因此,各地科技局应当对科研项目的审批进行评估,资金投入金额严格按照评估报告进行。三则,经费落实“功利化”。科研本应是为了初进社会和人类进步而进行的,如果经费落实过于功利化那么就会使其变质,从而滋生腐败浪费等不和谐现象的发生。
只有政府主管部门和科研者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完善规范科研资金的审批流程才能为我国这种高投入低产出的怪象画上休止符。
稿源:荆楚网
作者:李开源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