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评论 > 东湖观点

交通违章权威查询
钟烁明:降低“三公”经费当防形式主义作祟
发布时间:2015-04-19 08:49:36来源:荆楚网

  4月17日,财政部公布了中央本级2014年“三公”经费预算执行和2015年预算安排;与此同时,2015年中央各部门预算和“三公”经费预算也集中向社会公布。截至17日晚上7点,公开预算的中央部门已超过90家。从公布的中央本级“三公”经费预算来看,今年财政拨款的“三公”经费预算是63.16亿元,比2014年年初预算减少8.35亿元,下降11.7%,这已是连续第五年下降。(4月18日人民网)

  不难发现,自中央要求从严控制“三公”经费以来,许多地方的三公经费预算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客观地说,降低三公经费既顺应了纳税人和公众的意愿,也体现了落实八项规定、厉行节约的实际效果,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好事情。但与此同时,一个让人纳闷的问题也随之而来,那就是“三公”经费到底有多大的下降空间?如此不断下降到什么时候才有一个合理的基数?

  举一个三连降的例子:假如一个单位三年前的“三公”经费预算为100万元,经过每年至少20%的三年连续下降之后,目前的“三公”经费预算最多就只有40万元。既然40万元的经费预算就足以维持正常运转,当初却有100万元的预算基础数据,除开这期间诸如公车改革等深度改革带来的减少以外还能够持续下降,至少有两个问题显而易见。

  一是“三公”经费的界限不够明晰。必不可少的“三公”经费肯定不能缩减,否则无法保证政府的正常运转,能够减少的部分无疑可有可无。惟其预算包含诸多似是而非的“三公”经费,才能维系一直下降的现实所在。

  二是预算的功利性没有完全剥离。操作中的预算,多数都是部门自己编制,报请人大审定通过后执行。对于自己的预算,部门不可能少编,而权力机构又不可能对部门的实际资金需求有精准的把握,顶多是根据财力现状,对一些常规和明显的部分作出调整。这就有意无意给部门的预算留出了一定余地。而这个空间恰恰就可以用来缩减。

  惟其如此,要真正体现“三公”经费的实质性下降,光凭数字还不能完全说明问题,也容易沦为“数字游戏”。这就需要三方面的努力,一要科学界定“三公”经费的范围和内容,并作出可操作的制度规范。有章可循自然就可减少经费开支的随意性,体现厉行节约的价值取向;二要探索部门预算的社会化机制。让利益无关的合法中介组织来编制部门预算,再由人大依法审批。避免预算编制的功利化倾向;三要深入推进行政管理特别是机关事务管理改革,以改革摈弃陈规陋习,剔除“三公”经费中不合理的成分。促进“三公”经费基数趋于准确。

  如果这几个方面的工作落实了,“三公”经费定格在一个科学、合理的区间,下降才更趋近控制经费的根本目的,也才能能真正反映出部门对中央决策的执行力效果。否则,数字来数字去,很容易因为攀比浮夸而陷入新的形式主义。

  稿源:荆楚网

  作者:钟烁明

更多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湖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

-->
  • 湖北焦点
  • 国内要闻
  • 娱乐推荐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