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馆馆长亲力亲为采购图书,只因采购经费大有“油水”;成批购进的现代化教学设备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性,副校长亦从中觅得受贿“良机”;全民健身风潮正兴,负责体育器材采购和验收的体育局副处长不问器材优劣,只看代理商是不是“好姐妹”……(5月5日《检察日报》)
以往在公众眼里,“清水衙门”无权无势、无利可图,是腐败的“免检区”。但是,近年来,随着林业系统、农业系统、扶贫系统等传统“清水衙门”腐败案例的增多,无不在告诉我们,“清水衙门”的腐败问题已入“深水区”,成为不得不警惕的“大问题”。
“清水衙门”为何有条件腐败?首先,随着最近几年国家对民生领域投入越来越大,一些“清水衙门”在不经意间变成了“肥缺衙门”,所以容易滋生腐败。其次,我们长期以来重视监督实权部门,某种程度上轻视或者忽视了“清水衙门”,这就给了这些部门的官员贪腐的机会。另外,可能还与人们对权力缺乏充分认识有关。事实上,任何一个部门多多少少都有一些权力,不管权力大小,只要监督不到位都有可能“出轨”。而任何一个官员若想要贪腐,都是“鱼有鱼道,虾有虾道”,表面上看没有贪腐机会,实际上可能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
“清水衙门”腐败日趋严重还与权力的失控有着重要的关系。有的单位,虽说权力所控制的利益少,但终究还是有一些权力,一旦这种权力失去监督,就会产生腐败。这其中也有行业不正之风的影响,靠山吃山,能捞就捞。一些看似“清水”的“衙门”,领导人只要有空子可钻,就伸出贪婪之手,就这样,不声不响,国家的钱就进了个人或单位的口袋。因此,对于“清水衙门”的权力约束也同样不能小觑。
笔者认为,在反腐中需要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同样,对每个单位及干部的监督也不能留死角,不能厚此薄彼,让“清水衙门”游离于监督之外。更应该加强对“清水衙门”的审计和监督,保卫国家财产不致流失,谨防“清水衙门”流出“污水”。
稿源:荆楚网
作者:雨露
(作者:沈素芬)
编辑:更多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湖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