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奔驰车在国人心中的地位不言自明,开上奔驰车,心花就仿佛滋养在雨露中,而现如今,这滋养心灵的雨露,却真真切切地浇在了车主的身上。
买奔驰本是享受,而这花了110万买来的奔驰车,却成了烫手山芋,屡换屡漏。任谁遇上这样的事,心里都不会舒坦,难怪张先生感叹“怎么奔驰车漏水的小概率事件两次发生在我身上。”
可这真的只是小概率事件吗?随意在网上搜索便可知,文中提及的斯宾特(Sers)系列房车漏水事件,早在2014年就被美国的NBC6台曝光过。旧金山租车公司老板,Sharky Laguana在报道中称,他所有的斯宾特车型中,有80%存在顶棚漏水情况。因此产生的维修费和对顾客做的额外折扣,加起来损失超过10万美元。
既然去年已有多名美国车主投诉奔驰车漏水,为何今年这一款车型仍会在国内正常销售?斯宾特车型是否存在设计缺陷?相信这样的疑问已经萦绕在不少消费者心中,对此,浙江卡尔森公司的徐经理却坚称,“这是一个做工方面的细节问题,不属于质量问题。”
所谓细节问题,便意味着至少于大局无碍,只是某个方面的不尽完美。如果按照徐经理的思路,大概只要还能上路,那奔驰车的其他问题,就都可称为细节问题。而坐在奔驰后座的贵宾,也只能对着手中撑起的雨伞默念“你若不举,便是晴天”了。
德国制造曾经创造了神话,德系车几乎是质量保证的代名词。然而正如有句老话所说,“富不过三代”,再好的名声也经不起自己糟蹋。车主愿意花费巨款选择奔驰,其中固然有“面子情节”作祟,但最主要的,仍是对于品牌的信任,如果类似于漏水的“细节问题”一再发生,谁能保证消费者可以继续无条件的爱你?
可见,洋品牌受尊重的底线是产品质量确实过硬,如果德国制造仍然沉浸在神话中,却不在质量上争气,那么被市场淘汰将是必然。
行文至此,突然想起“中国制造”,曾经的“中国制造”在世界上是“便宜货”、“加工”的代名词,而现如今的“中国制造”,正在走向“中国创造”,在大力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创新中,从全球价值链低端走向中高端。切实有效的努力和华而不实的辩辞往往能收到截然不同的舆论评价,路上越来越多的国产车就是一个不可辩驳的例子,不信,你看。
在探索中奋力前行的中国制造,与不愿承认自身问题的德国制造,两厢对比,国外的月亮似乎不那么圆。不信,你看。
稿源:荆楚网
作者:顾翌
(作者:姬学涛)
编辑:更多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湖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