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评论 > 东湖观点

交通违章权威查询
向秋:民俗不是贪官行贿受贿的遮羞布
发布时间:2015-06-13 09:17:57来源:荆楚网

  昨天,中纪委官网转发《中国纪检监察报》文章称,据有关部门调查,70%至80%的贪官有在节假日收礼受贿的记录。虽然在纠“四风”的过程中,纪委一个节点一个节点地查禁,节假日、婚丧嫁娶贪腐问题频发的现象大为改变,但仍未绝迹。(6月12日《京华时报》)

  文章指出,行贿受贿以民俗的形式进入官场,大行其道,主意虽吊诡,却难掩贪腐借势掩藏、乘机伪装、欲做生存土壤的实质。其实说白了,民俗被有的贪官当作了行贿受贿的遮羞布。

  贪官借民俗行贿受贿,损害官场政治生态,败坏社会风气。在高压反腐,大力正风肃纪的当下,必须撕掉贪官借民俗行贿受贿的这块遮羞布。

  突出关键节点重点抓。“70%至80%的贪官有在节假日收礼受贿的记录”,说明贪官喜欢在民俗味道浓厚的节假日行贿受贿,因此应把节假日作为抓贪腐的关键节点。在每个重大节假日来临之际,都提前向官员打招呼,广而告之禁止送礼、收礼。广泛发动群众参与监督,让官员节假日收礼送礼现象无处藏身,发现一起严肃查处一起,形成有力震慑。

  瞄准最新动向及时抓。为躲避监管,一些贪官不时变换着行贿受贿的花样,玩着与中央禁令“躲猫猫”的游戏。往往在重大节假日之际,一些官员便开始“明修栈道,暗渡陈仓”,通过免接触的微信红包、无需姓名的电子礼卡等方式行贿受贿。“魔高一尺,道高一丈”。要着眼当前贪官行贿受贿手段方式电子化、信息化、隐蔽化的趋势,加强研究研判,炼就能够及时有效发现问题的“火眼金睛”,让隐藏起来的贪官行贿受贿问题无所遁形。

  推动责任落实持久抓。防止官员借重大节假日行贿受贿,单位党委、纪委领导负有重要的责任。对发生借民俗行贿受贿问题的地方、部门和单位,要坚持“一案双查”,既追究主体责任、监督责任,又严肃追究领导责任。通过有力的问责,倒逼官员加强廉洁自律和人员教育管理,推动“两个责任”落实,形成时时抓反腐、持久抓反腐的良好氛围。

  总之,民俗不可废止,腐败必须遏制。腐败不能假借民俗,民俗不能成为贪腐的遮羞布。要加强官员道德修养,严肃法纪、关权入“笼”,营造良好的党风政风,以此带动民风,影响民俗;同时,要祛除民俗中的功利化、腐败化因素,使党风、政风和民俗更加纯正和积极向上。

  稿源:荆楚网

  作者:向秋

更多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湖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

-->
  • 湖北焦点
  • 国内要闻
  • 娱乐推荐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