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6日通报,十八大之后新疆落马“首虎”、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栗智因严重违纪违法被开除党籍。通报指出,栗智“档案造假,向组织隐瞒本人真实年龄”。栗智由此成为首个涉嫌“档案造假”的落马省部级官员。(7月7日新华网)
在近年来因贪污腐败而落马的官员中,涉嫌身份、年龄、履历、档案造假的不在少数。这些人都有一个共性,就是 “搞假年龄、假学历、假婚姻,篡改档案,欺瞒组织”,以假起家,以假发迹,最终因假收场,受到党纪国法的处罚。
干部档案本是组织人事部门记录干部基本信息、政治思想情况和业务能力、工作表现、工作实绩等内容的文件材料,是考察干部的重要依据,偏偏有些人挖空心思,为了一己之私,打起档案的主意,利用手中权力,突破诚信底线进行档案造假,谋取的尽管是一己私利,损害的却是法纪的威严和干部选拔任用的公平、公正,其危害比贪污受贿有过之而无不及。
之所以干部造假屡禁不止,无非是“造假”成本低,你逮着了,有人说情,有人跑关系,大不了就是个“不痛不痒”的处分,说不定还因为帮某领导“背黑锅”而“因祸得福”被重用;无非是受到利的诱惑,当有人用重金“收买”时,于是利令智昏,篡改档案,沦为金钱的俘虏;无非是受到“权” 的诱惑,使造假者敢于铤而走险,当年龄比当官年龄小时,就加上几岁,反之就减少几岁,当临近退职退休时改改年龄,多过几年“官瘾”,多掌几年“权”。当有领导授意造假时,表个态,提拔重用什么的,于是见利忘义,把党纪国法抛在一边,欣然“造假”。
档案造假往往不只是一人而为,造假者需要打通从公安户籍管理部门到档案管理部门的诸多“关节”,这就涉及到“权钱交易”,涉及到“拉关系”、搞“小团伙”,而这些都是党纪国法所不容许的。
其实,档案造假本质是对党组织的欺骗,是对党不忠诚,也是严重违反党纪的行为。不知道档案造假的官员是否还记得入党时 “严守党的纪律”“对党忠诚”这两句誓词;是否还记得初任领导干部时的雄心壮志;是否还记得刚参加工作时父母的教诲和亲朋好友的嘱托。
无规矩不成方圆,治理干部档案造假必须从健全制度着手,让制度去约束干部。必须改变干部档案的“黑箱”操作模式,结合“互联网+行动”,将干部档案信息象管理学历那样,进行网络化管理,暴露在公众的“阳光”下,以减少人为因素。必须强化纪检部门和社会公众对干部人事档案的监督力度,不断压缩造假的空间;必须加大对造假行为的处罚力度,不断提高造假行为的成本,对敢于造假者,依法依规严惩不贷。
稿源:荆楚网
作者:羊熊
(作者:蓝镭)
编辑:更多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湖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