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食品药品监管总局、海关总署和公安部今天联合发布通告,海关总署、公安部将会同有关部门全力追查走私入境冷冻肉品的来源及销售去向,严禁不合格肉品流向餐桌。
食品安全领域最令人关注的事件莫过于“僵尸肉”事件了,先是媒体爆出冷冻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僵尸肉”流向餐桌;后是,海关等相关部门对此作出予以否认的回应;再到,相关部门出面对此事件进行回应,并联合相关部门对不合格冷冻肉等进行清理清查。所有这些,都时不时地在冲击着公众的视听。
“僵尸肉”新闻为真也好,演绎嫁接而来也罢,目前来看,这些于公众来说显得似乎并不怎么重要了。一个重要的事实是,经过反复辩驳和各种发声,不合格肉制品问题已经被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可以想见,在此境况之下,公众会是什么的感受。可以肯定的是,相关部门如果不对当前冷冻肉制品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彻底清理清查,势必加剧人们对冷冻肉制品的恐慌心理。
日前国务院食品安全办会同海关总署、公安部、农业部、商务部、卫生计生委、质检总局、食品药品监管总局以及中央宣传部、国家网信办等部门对打击冷冻肉品走私、维护食品安全工作进行研究部署,正是回应群众关切、维护群众舌尖安全的重大举措。应当说,乘着这股“舆论风波”,开展一场声势浩大的食品安全严打整治行动是一项非常及时的跟进措施,有利于形成广泛共识、凝聚多方合力,将不合格食品清理整治工作引向深入,取得持久效果。
坦率地讲,这种等到有关食品安全的“舆论风波”掀起了,再大力度跟进进行整治的做法,还是让人心里或多或少有些不舒服。毕竟,一些不合格食品很可能已经通过餐桌在人们中间“下肚”。加之,出了问题再进行查处、问责、整改等,可能付出的执法成本和代价要更高、更大,且效果还不一定很好。所以笔者认为,这种等到不合格食品被推上舆论“风口浪尖”后再下大力气进行清理清查的被动做法,还是少些为好。
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23次集体学习时特别强调,用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加快建立科学完善的食品药品安全治理体系。这为我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强食品安全建设,保障百姓餐桌安全提出了明确目标和要求。而执行好这“四个最严”要求,自然是避免和减少等到不合格食品上了舆论“风口浪尖”,再进行发力整治的必由之路。也就是说,在食品安全问题上,多一些事前预防和把关,总比事后“亡羊补牢”要好。而相应的预防和把关,更要突出“最严”,如此维护食品安全才有根本保证。
稿源:荆楚网
作者:何双江
(作者:沈素芬)
编辑:更多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湖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