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评论 > 东湖观点

交通违章权威查询
郑端端:茅台副总“扩军”并非明智之举
发布时间:2015-07-21 08:16:31来源:荆楚网

  新增5名副总经理后,贵州茅台高管人员已到14名,而其年薪更可能高达2107万元。7月13日晚间,贵州茅台发布公告称,公司将新增5位副总经理,至此其副总经理人数达到创纪录的11位,遥遥领先同行企业。(7月20日《长江商报》)

  在高档白酒行业进入“寒冬”之时,企业利润下降,本该收缩编制、节省开支的贵州茅台却反其道而行之,新增5位副总经理,凭空有多出一笔“高薪”支出,美其名曰“考虑公司新阶段发展的问题,解决新老接替”,其实,为国企发展考虑培养“接班人”无可厚非,设置多位副总也算正常,但为何急不可耐,一般国有企业副总少则五六个,多则十个。虽说茅台“财大气粗”,然而,一次突增“五个副总”,实在是太有“财”了,就连知名白酒行业专家也说“这次略为多了些”。

  早在2009年9月16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六部门就联合出台了《关于进一步规范中央企业负责人薪酬管理的指导意见》,文件首次明确规定国企高管基本年薪与上年度央企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相联系"。直至2015年1月1日,《中央管理企业负责人薪酬制度改革方案》正式实施。《方案》严格规范央企负责人薪酬分配,撬动了国有企业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明确取消职务消费、公开高管薪酬,意在将企业正常业务支出规范化、合法化,坚决堵住职务消费黑洞,给公众一个阳光、透明的央企。

  然而,茅台此次新增副总表面上是基于“三公消费”限制和高档酒销售的日益狭窄,为了开拓业务,倒逼茅台转型的“下下策”,然而,难道不任职工作线上的“副总”,不占副总这个“位”就不能负责拓展销售?一口气将副总经理“扩军”一倍,究竟是何用意?贵州茅台真的有这么多条工作线供11名副总经理负责吗?还有,一旦市场有了“利好”消息,难道要重新拆撤“副总”吗?朝令夕改的内部《关于修改<公司章程>部分条款的议案》显然成为权力新增副总的“幌子”。

  从报道得知,新增的5位副总年薪或均超百万元,公司14位高管年薪总和或超过2107万元,较之2013年与2012年年报,薪酬更是远远高于之前。而且,在白酒行业里,高管年薪确实也是遥遥领先,高于其他同类企业。显然,如果不严格执行《方案》、制度,不仅会引起国企之间高管年薪的攀比,而且高管与普通员工收入的悬殊也会引发基层的不满,引起社会对国有资产流失的担忧。比如,一些企业经营状况不佳,而如果企业负责人、高管拿着几十万、几百万元的年薪,这种现象往往成为众矢之的。

  笔者认为,茅台副总“扩军”未必是明智之举,贵州茅台属于国企,国有企业是全民所有制,享有很多政策优惠,企业管理人员不像民营企业经营者那样必须承担风险,吃着“大锅饭”,拿着高薪,茅台直接增加的5个副总,可能并不能带来多少收益,反而降低了行政管理效率,得不偿失。而且,薪酬制度的改革是个长期的复杂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循序渐进,统筹规划薪酬科目,严格规范国有企业管理人员薪酬水平、职务待遇、职务消费和业务消费。要建立健全根据企业经营管理的绩效、风险和责任来确定薪酬的制度,不断完善企业薪酬激励约束机制,逐步规范国有企业收入分配秩序,实现薪酬水平适当、薪酬结构合理、管理规范。对国企高管的收入要强化监督,对不合理的偏高、过高收入进行调整,进一步规范中央企业负责人履职待遇、业务支出,按照职务设置消费定额并量化到个人的做法必须坚决根除多余的“职务消费”。

  此外,国有企业的薪酬信息被要求向社会公开。只要有监督,不合情理的高薪才会无所遁形。如果没有监督,利己动机就会膨胀,会想法设法、巧立名目为自己加薪、提高职务费用等。如果国有企业管理人员有能力,经营效益很高,高薪也是可以的,关键要把这些信息放在明处,让利益相关者都看到和形成监督,这样国有企业管理人员拿高薪也堂堂正正、心安理得。

  稿源:荆楚网

  作者:郑端端

更多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湖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

-->
  • 湖北焦点
  • 国内要闻
  • 娱乐推荐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