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评论 > 东湖观点

交通违章权威查询
郑端端:商人行贿名单不可戛然而止
发布时间:2015-07-23 16:25:02来源:荆楚网

  前山西首富李兆会执掌的海鑫集团在破产重整风波中丑闻不断。日前,海鑫集团一债权人代表徐超(化名)爆料称,海鑫集团涉嫌向百余名官员行贿,行贿名单流出,中纪委已介入调查。(7月23日 兰州晨报)

  一份涉及海鑫集团行贿名单被曝光,涉及127名官员行贿的“罪状”,行贿名单可谓“内容丰富”,详细记载了行贿的时间、地点、金额、经办人和所办事项,大多涉及海鑫在节能减排项目上的“公关”,主要牵连闻喜县、运城市、山西省三级政府的发改、财政、经信等部门百余官员、干部,还有国家发改委一名官员。不得不说,为了方便企业内部走账的“无心插柳”,如今看来显然成为了引发官场地震的一颗“定时炸弹”。

  其实,一份漫不经心的“行贿名单”是商人们早就精心设计的“圈套”,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为官者一旦上了他们的“道”,势必处处受制于人,时时收到胁迫,对于海鑫节能减排项目一个涉及环保民生的工程,随着国家环评审批的严格化、规范化,企业为了“过关”,千方百计,走后门,使出浑身解数,拉关系、走后门,进行权钱交易。对于发改、财政、经信的官员来说,则是拿人钱财替人消灾, 成为商人手中的“牵线木偶”、“傀儡”,再无“自由”。如此狼狈为奸,蝇营狗苟,贪污腐败,官员不仅置国家法律于不顾,遭到商人肆无忌惮的“围猎”,更是严重损害健康的政治生态。

  俗话说,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行贿名单”就是一封举报信,受贿官员万万不会想到曾经的权力寻租会成为犯罪的“铁证”。笔者认为,商人行贿名单不可戛然而止,纪检监察部门要顺着“行贿名单”摸出“瓜”来,拔出萝卜带出泥,查明真相,不管是已经被查处的官员,还是仍在“潜伏”的官员,既然干了如此龌龊的“勾当”,必须依法依规给予严惩,让他们为此付出代价。

  事实上,最高检在日前就要求,进一步加大打击行贿犯罪力度,突出重点、集中力量重点打击情节严重、影响恶劣的个人行贿和单位行贿犯罪。特别是要严厉惩处主动行贿、多次行贿、行贿数额巨大、长期“围猎”干部的行贿犯罪。显然,严惩受贿者的同时,更不能对行贿者“网开一面”,要“各打五十大板”,让行贿“渔翁”难得利。

  苍蝇不叮无缝的蛋,习近平总书记也曾说,“反腐倡廉必须常抓不懈,拒腐防变必须警钟长鸣。要牢记‘蠹众而木折,隙大而墙坏’的道理,保持惩治腐败的高压态势,做到有案必查、有腐必惩,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 防腐之道,犹若防川,如果贪念肆虐,一旦溃堤,后果不堪设想。因此,一方面,党员干部要严守党纪国法红线,讲规矩守纪律,节欲守操、把控自己,自觉强化党性修养,不为名所累,不为利所缚,不为权所动,不为欲所惑,筑牢廉洁自律防线,不做“温水青蛙”,始终保持敬畏心、明白心和平常心,时刻敲响自重、自省、自警、自励的警示钟,阻击欲望、识破危害,远离“陷阱”。

  此外,权力不受制约必然导致腐败。要强化权力的监督和约束,进一步限制权力施行的范围,把各项制度完善起来,在执行上硬气起来,打造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制度笼子,把权力关进制度牢笼,充分保障公民的批评权、监督权,真正防范腐败行为和压缩腐败发生的空间,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打造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的良好政治生态。

  稿源:荆楚网

  作者:郑端端

更多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湖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

-->
  • 湖北焦点
  • 国内要闻
  • 娱乐推荐
    鎰熻阿鎮ㄧ殑娴忚锛-鑽嗘缃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