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评论 > 东湖观点

交通违章权威查询
评论员文章:给“车轮腐败”加制度“刹车片”
发布时间:2015-08-13 11:37:08来源:荆楚网

“警惕‘四风’新动向”系列评论之二

“警惕‘四风’新动向”系列评论之一

  十八届中央纪委五次全会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聚焦突出问题,紧盯“四风”的新形式、新动向,警惕穿上隐身衣的享乐主义、奢靡之风,坚决查处公款吃喝、旅游和送礼等问题。根据最新一期全国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汇总表显示,违规配备使用公车、大办婚丧喜庆、违规发放津补贴或福利、违规公款吃喝、违规公款旅游、违规收送礼品礼金等问题依然比较突出。(8月12日荆楚网)

  从治理舌尖上的浪费、车轮上的腐败,再到叫停节日中的腐败、会所中的歪风,中央“八项规定”和反“四风”的大戏不断加码上演。可以说,通过媒体曝光公示、喷涂公车标识、GPS定位监控、暗访组四处督查等,“查得紧、罚得重”,遏制“车轮上的腐败”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不难发现,尽管中央三令五申,总有老鼠避猫、打折变通,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把戏,个别领导干部不用自家单位公车而是借用下属单位车辆,有借无还,规避责任;有的超编制、超标准配备公务用车,为“面子”,给公车增加高档配置或者豪华内饰;有的公车私用公然拿“顺路”、“执法”作为“挡箭牌”,以此为借口妄图换来“从轻发落”;更有甚者,在维护、路程、运行费等方面大动“歪脑筋”、“揩油”。

  不得不说,公车私用、超标配备、维修保养惊人等“车轮上的腐败”一直饱受诟病。那么,为何曝光、公示、监控等种种“药方”对沉疴已久的公车腐败难以奏效呢?为何“车轮腐败”屡禁不止,痼疾难除、势头不减?

  其实,原因并不复杂。一是官员“官念”扭曲。公车难管,难在用车的官员。部分领导干部价值观出现偏差,官本位意识和特权思想严重,把权力异化为私人权杖,认为公车是一种身份和特权的象征,是一种福利待遇,因此把公车约定俗成“私有化”为个人的专车。

  二是监督管理不严。各地纪检监察机关对于日益繁多、隐蔽的公车违规行为,疲于应付,甚至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让违规违纪人员玩起了“躲猫猫”,逃避监管。同时,社会监督举报氛围不浓,群众大多是事不关己,“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三是违规违纪成本低。相关部门对违规者没有严肃的问责与处罚,大多采取“自罚三杯”的内部处理,鲜有触及根本利益的惩处,所以导致一些领导干部对公车私用没有畏惧感,屡禁屡犯。

  人要吃饭、行要开车,规范的公务接待属于工作需要,但那种“出门坐车”、“公车私用”的畸形“车轮腐败”,令老百姓深恶痛绝,也让政府公信力蒙羞。因此,遏制“车轮腐败”要加制度的“刹车片”。只有用从严惩处和全面公开的制度做保障,让纪律严起来,立起来,实起来,真正形成威慑,才能让“禁令”入脑入心,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党员干部要以“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为契机,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和党性修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自觉增强宗旨意识,摒弃官本位思想的歪风,慎小事,拘小节,敬畏法纪,以身作则,做遵规守纪的实践者、示范者。

  古人云:“赏小以立信,罚上以立威。”要强化对公车的监督管理,严格公务用车编制和配备标准,严格购置和运行经费预算管理,严格实施使用登记和公示、配备更新及使用情况统计报告等,让监管严起来,让措施硬起来,让制度立起来。纪检监察部门要刚性执纪,对那些置国家规定于不顾,依然我行我素的公车私用干部要坚持“零容忍”,拿出执行的勇气和智慧,该问责的问责,该撤职的撤职,绝不手软,真正为公车腐败“刮骨疗毒”,让用车的官员不敢、不愿、不想公车腐败。

  反腐的经验告诉我们,社会监督是反腐的杀手锏。公车腐败就是权力腐败,没有将权力装进笼子,没有强有力的权力监督约束机制,“公车私用”的现象便难以杜绝。“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要充分发挥群众监督的力量,扎紧织密监督笼子,引导社会监督,鼓励群众参与公车私用监督。唯有此,才能使公车不驶上办私事的车道,让各种公车违规“新变种”无处躲藏。

  稿源:荆楚网

  作者:本网评论员

更多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湖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

-->
  • 湖北焦点
  • 国内要闻
  • 娱乐推荐
    鎰熻阿鎮ㄧ殑娴忚锛-鑽嗘缃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