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念之差,让我触碰到纪律‘红线’,都怪自己纪律、规矩意识不强……”近日,谈到自己借外出开会之机公款旅游,一向飒爽干练的河北省霸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原局长朱红眼圈泛红,懊悔不已。(8月18日《中国纪检监察报》)
近年来,类似于朱红这样“一念之差”借工作之名,行挥霍之实而违纪的干部绝非个例。可见,这种“一念之差”已成为干部思维上的顽疾。
以开会之虚行旅游之实,挥霍公款,游离于法律法规之外,成为一种隐性的腐败行为,久而久之,这种打擦边球的行为蜕变为一种潜规则。助长了享乐主义的恶习,破坏了党风政风,损害了干群关系。
在中央出台八项规定,狠抓作风建设的强势高压之下,依然有干部敢于顶风作案,而事发之后又美其名曰:“一念之差”。追其原因,还在于一些党员干部自律意识不强,存在侥幸心理,何必用“一念之差”当借口。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公款旅游沉疴已久,因此整治公款旅游不能是一阵风。治理“沉疴”,还需从自律做起。党员干部必须严以修身,以身作则,怎能拿纪律和规矩当儿戏心存侥幸?领导干部必须时刻绷紧作风建设这根“弦”,摒弃“四风”的官场陋习,进而以优良的党风赢得群众的信任与支持。
另外,笔者认为,治理“沉疴”,还需他律作保证。用制度充当“紧箍咒”,严把作风关;扎紧钱袋子,严把财政支出关;加强问责机制,严把纪律关。
朱红事件已为广大党员干部敲响警钟,切莫因“一念之差”触碰法律红线,加强自律,只有让作风纪律成为自觉和习惯,才没有懊悔到来的一天。
稿源:荆楚网
作者:李强
(作者:杨虹磊)
编辑:更多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湖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