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评论 > 东湖观点

交通违章权威查询
柳远山:治理“圈子文化”关键要扎紧制度“藩篱”
发布时间:2015-08-25 08:54:15来源:荆楚网

  张小庄当了12年广东省妇幼保健院院长,是“圈子能人”。为了经营圈子,他私设小金库用于送礼;他在医院上下安排自己的亲信;他羡慕别人呼风唤雨,大肆经营院外圈子……最终,在广东省妇幼保健院院长职位上干了12年的张小庄,还是栽在了“圈子”上,终因涉嫌受贿等被立案调查。(8月22日中国新闻网)

  近年来,网络上流行着一句话:“进了班子还要进圈子,进了班子不如进圈子,进了圈子等于进了班子”。“圈子”已然成为官员的一种政治“潜规则”,并且在官场愈演愈烈,逐渐成为官员安身立命的本钱。可见,“圈子腐败”结党营私,危害性和破坏性非常大,严重影响着公共权力的正确运行,令群众深恶痛绝。

  前不久,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民意中国网和益派咨询,对2018人进行的一项在线调查显示,74.2%的受访者表示身边存在“山头”、“圈子”现象,75.9%的受访者坦言当前社会以“山头”、“圈子”为代表的附庸思维普遍存在。更有47.3%的受访者表示正因“山头”、“圈子”或附庸问题而苦恼,47.2%的受访者认同,在当前社会环境下跟对人比个人努力更重要。

  其实,所谓的“山头主义”和“圈子文化”并不是当前社会独有,在我们几千年的传统社会中已经存在了很长时间,比如历史上的门阀、朋党等。只是在当前,这一文化顽疾又与新的社会现实相融合,带来了新问题。 虽然现代政治已经走上了良性的民主法治之路,但“圈子文化”的遗毒流弊至今仍未肃清。分析其主要原因,无非就是“小圈子”离不开一个“私”字,公权与私利结盟,正常的同事和上下级关系异化为赤裸裸的金钱和权力关系。进一步说,有些干部的小圈子本质上是一种利益寄生、利益输送关系,甚至是由一群掌权的腐败分子组成的小团伙、一群依靠滥用权力牟取私利的利益共同体。从一些腐败分子情况看,“老虎”锒铛入狱,寄生在他们身边的“狐狸”“苍蝇”也随之落网。他们结党营私,相互勾结,编织一个以权力与利益为纽带的关系网,把公共权力当成私人物品,搞官商勾结,权钱交易,沆瀣一气,其违法违纪触目惊心,其后果危害祸国殃民。

  王岐山曾多次强调,“党内决不允许搞团团伙伙、拉帮结派、利益输送”。“圈子”本身并无大错,但“圈子”一旦成为官场腐败交易平台时,其破坏力相当惊人。比如,铁道部原部长刘志军、国家能源局原局长刘铁男等“大老虎”都有以权力为核心所形成的“腐败圈子”;以广东茂名市原市委书记罗荫国为首的窝案,网罗了200多个腐败官员;萍乡市原政协主席晏德文与原常务副市长孙家群有“师徒关系”,孙的提拔曾得到晏的诸多关照……对身处官场的人来说,看着漫无目的圈子,或许醉翁之意不在酒,结交情谊是为了将来相互提携、互通款曲。不难发现,一个腐败官员周围,常常围绕着亲友帮、秘书帮、朋友帮、商人帮等形形色色的圈子,“一轴多圈”上下勾连、左右同谋形成利益板结,在板块内和平共处、利益共享。

  “干部都是党的干部,不是哪个人的家臣。”习近平总书记曾深刻指出了“圈子文化”的危害性。因此,清理和防范腐败圈子,一方面,要将干部日常社交情况纳入平时考评、述职述廉和群众评价等范畴,把领导干部的“小圈子”变成能管、可管的领域,拉紧干部远离“小圈子”的那根弦,防止因为长期放任最终让“小圈子”变成“大漩涡”。另一方面,要加大惩处力度,真正让那些盘根错节的权力圈“见光死”,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同时,扎紧制度的笼子,进一步规范领导干部“8小时内”用权管理、“8小时外”行为监督,这样“圈子腐败”才会少之又少。

  稿源:荆楚网

  作者:柳远山

更多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湖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

-->
  • 湖北焦点
  • 国内要闻
  • 娱乐推荐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