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国家林业局湿地保护管理中心、世界自然基金会等共同主办的长江湿地保护网络年会近日在重庆市召开。由于受重开发轻保护的观念影响,长期对湿地资源的过度利用,该区的湿地面积显著减少,同时也导致湿地生态环境质量的严重退化。目前,长江源头湿地沼泽、湖泊萎缩盐化,土地退化、草场沙化严重,长江中游70%的湿地已经消失。(10月30日 《法制日报》)
湿地被誉为“地球之肾”,湿地是长江经济带的生态命脉,维系着流域生态安全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根基。专家呼吁,探索建立湿地生态补偿机制,将湿地保护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推动建立湿地保护的考核奖惩制度,将湿地面积和湿地保护面积列为各级政府的政绩考核指标,落实地方政府湿地保护的主体责任。
“十二五”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战略高度,十八大报告在第八部分的第一句话,就开宗明义地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
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大事业,它关系到人民的切身利益,更关乎整个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与繁荣。然而,长期以来,考核干部的政绩,往往是以单纯的经济指标论英雄。很多地方为追求经济发展的速度,为追求政绩,不惜引进污染企业,不惜以牺牲生态来换取经济增长。这无异于是一种饮鸩止渴、杀鸡取卵式发展方式。据报道,在过去20多年里,中国GDP年均增长9.5%,但利用单一GDP来衡量经济发展,我国的GDP增长中,至少有18%是靠资源和环境的“透支”实现的。
这样的“政绩”越多,给当地带来的生态破坏也越严重,百姓的利益损失也就越大,甚至造成“几位干部出政绩,几代人吃恶果”的现象。同时,污染者在使用环境资源时所聚集的财富,与修复治理其破坏环境所需成本相比,相差成百上千倍,代价十分巨大。这样的“政绩”与一些官员的贪污腐败行为相比,对国家、对社会、对人民的伤害有过之而无不及。
生态环境保护能否落到实处,关键在领导干部。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重视和完善干部的生态政绩考核已不容忽视。 要坚持依法依规、客观公正、科学认定、权责一致、终身追究的原则,围绕落实严守资源消耗上限、环境质量底线、生态保护红线的要求,针对决策、执行、监管中的责任,明确各级领导干部责任追究情形。对造成生态环境损害负有责任的领导干部,不论是否已调离、提拔或者退休,都必须严肃追责。
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内容,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事关“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只有注重把干部政绩与生态政绩挂钩,与职权利挂钩,与他们的升迁与罢免挂钩,强化各级领导干部的生态意识和责任,才能实现绿水青山,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实现美丽中国的宏远目标。
稿源:荆楚网
作者:朱海滔
(作者:蓝镭)
编辑:更多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湖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