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评论 > 东湖观点

交通违章权威查询
谢晓刚:党干圈子可坦荡,圈子文化需警惕
发布时间:2015-11-03 09:24:16来源:荆楚网

  今年8月初,广东省下发《关于加强党员领导干部“八小时以外”活动监督管理的意见》,规定下发已3个月,从深圳多个区为实行监管而采取的干部信息社区备案制度来看,目前干部愿意公开的事项还是以姓名、住址、联系方式这些基本“点”为主,有的干部甚至对公开个人住址已经觉得“没有安全感”,“圈”的情况就更没有登记了。(11月2日《南方都市报》)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人生活在社会当中,需要亲友,小家庭是核心圈,同学、战友、同事等等都是圈子,也正因为有了圈子的存在,人们才会在其中寻找到存在感。不管是官员,还是社会大众,都是普通人,都有七情六欲,在感情上有自己的圈子,无可厚非。但圈子的美好初衷却被屡禁不止的官场“站对队”、“钻圈子”等阴晦的圈子文化给毁了三观,让人一谈及圈子就有种色变的味道。其实只要不超乎法律法规,不影响社会秩序,不产生利益纠葛,圈子就是人与人之间相互取暖、相互支撑的氛围体现,真情实意的流露。无可厚非!

  此类阴晦的“圈子文化”,虽然古已有知,却历经岁月剔不净。朋友相聚,首问的是高就、职务,同学相聚,首问的依然是高就、职务,同事相聚,首问的还是离不开排资论格、献媚献殷勤。一切以职务论、以财气论,似乎已然成为社交圈子的主流文化,而这种文化悄然中渗透到官场,与权力勾结在一起,成为滋生权力腐败的土壤,戕害党政机关权威和公信的诱因。

  君子坦荡荡 小人长戚戚。共产党人就应该坦荡荡,革命事业干得轰轰烈烈,生活也有七情六欲,只要不是以钻营为生,不是靠“圈子文化”攀关系、找靠山,有圈子才恰恰说明你是有血有肉的人,而畏惧圈子公开却难免有“小人”之嫌疑。家庭是生活的核心圈子,朋友、同学、同事是必不可少的社交圈子,也是党员干部接地气、查民情的重要途径。共产党人从群众中出,到群众中去,如果没有圈子,又谈何“来去”?

  中央无数次的强调党内决不容忍搞团团伙伙、结党营私、拉帮结派,抨击的正是官场存在的以“划地为牢”利益寄居的阴晦圈子文化。圈子文化有阴晦的,也有积极向上的,每一个党员干部就是一颗正能量的种子,阴晦的圈子文化会侵蚀意志不坚的党员干部,同样,一个信念坚定的党员干部同样可以影响自身圈子文化的走向,这何尝不是我们所愿?

  除了党员干部营造好身边圈子中积极向上的正能量文化氛围外,还需要法律法规的完善,以掷地有声的“打虎拍蝇”实际行动,让越来越多危害社会公平正义的“圈子文化”土崩瓦解,逐步增强人们对“法治”的信心。所以,党员干部公开自己的圈子需坦荡荡,而真正要警惕和摒弃的应该是那些阴晦的圈子文化。

  稿源:荆楚网

  作者:谢晓刚

更多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湖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

-->
  • 湖北焦点
  • 国内要闻
  • 娱乐推荐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