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日,“救护车被白色越野车拐停”视频中的双方驾驶人,来到哈市交警南岗大队接受处理,白色奥迪越野车驾驶人王某对自己当天的行为懊悔不已,并当面向救护车驾驶人刘某道歉,刘某对王某的行为表示谅解,接受刘某的道歉。(11月22日东北网)
在刚刚过去的这个周末,如果除去国家大事、恒大夺冠,还能够在各大网站、媒体成为“热点”的就是这起哈尔滨白色越野车别停救护车事件了。这起事件据越野车车主说源自“误会”,一时冲动,才有此过激行为。这次“误会”带来的是来自方方面面的“口诛笔伐”,驾驶人王某一下子成为了“名人”,其压力可想而知,并且受到了罚款200元记3分的处罚,也是这次误会的代价。幸好救护车中只是一名骨折病人,否则后果难以预料,那样的话,还有多少误会可以重来呢?
对于这起事件的处罚,有媒体评论说有偏轻之嫌,若单从驾驶的角度考虑,这和当前中国城市的交通“囧途”也有一定关联,每一个生活在城市中的人都会“欲说还休”。对此,也不光是咱百姓难受,就是神勇的武警官兵也很无奈。日前,中国军网在报道上海武警总队一支防恐精英是如何“炼成”时,也提到了一个“警在囧途”的故事。一次,该总队组织反恐演练,特战分队接到命令后迅即行动,没想到时值下班高峰期,车辆刚开上高架路,就被堵住了。时间过了40分钟,还未到达预定区域。这场演练最终以失败而告终。一支训练有素的反恐分队竟因堵车吃了败仗。我们的特勤部门尚且无奈,百姓更是“情何以堪”,于是“路怒症”来了,并且频频成为新闻的热点。“物有本来,事有始终”越野车主有如此行为也就不能孤立的来看待了。
不过对于解决这个问题,咱老祖宗在二千多年前就给了一个“参考答案”,这就是《晏子仆御》的故事。故事中说,晏子做了齐相,一次坐车外出,他车夫的妻子从门缝中偷偷看(她的丈夫)。她的丈夫替相国驾车,环抱着大的车盖,扬鞭赶着驷马,意气扬扬,非常心满意足。不久,他回到家里,他的妻子要求离去。丈夫问其中的原因,妻子说:“晏子身高不到六尺,身为齐相,名声显扬于诸侯。今天,我看他外出,志向和思想是那么深沉,常常表现出谦下的神情。你身高八尺,却替别人驾车,但是你的神情却自以为很满足,我因此要求离开你。”从那以后,她丈夫就变得克制、谦虚起来。晏子觉得奇怪就问他,车夫把实情告诉了晏子,晏子便推荐他做了大夫。
其实对于“路怒症”这个来自汽车世界的“病”也并不是无药可治,不妨就学学晏子那样,坐车的人低调一点;每一个司机的“身边人”不妨也像车夫的妻子那样偶尔也“诲人不倦”来一段小的劝诫;最为重要的是司机们还是要践行“温良恭俭让”的老传统,相信矛盾也会迎刃而解。
来自哈尔滨越野车别停救护车的事件我们就不必再纠结于处理的轻重是否得当,“知错能改,善莫大焉”,有车一族不妨也能够吸取“前车之鉴”,要知道没有那么多误会可以重来。不妨就用咱中国人特有的智慧来解决“路怒症”这个世界性难题,给世界一个答案。
稿源:荆楚网
作者:朱权
(作者:蓝镭)
编辑:更多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湖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2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