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评论 > 东湖观点

交通违章权威查询
萧声:民意调查“掺水分”源于政绩冲动
发布时间:2016-01-11 09:14:39来源:荆楚网

  据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报道,每年的年底,政府部门为了检验工作的成效,常常会进行“民意调查”。近日,广西南宁市江南区就在辖区内进行了一次“社会公众安全感”民意调查,本来是一件倾听民意的好事,却有听众反映说,这份调查有包办民意的嫌疑。拿出调查问卷,南宁江南区金湾花城小区的姚女士,就念起了里面的问题和提供的“标准答案”——“请问你家附近出现治安问题,能否及时解决?答案:能及时解决。”(1月10日光明网)

  民意调查其本意是真实反映老百姓所思所想,为研究政策和落实措施奠定基础。如南宁市的“社会公众安全感”,本身是政府部门掌握社会治安的良好契机,但这份民意倒查却提供了标准答案,那还要不要群众说实话?这样“掺水”的民意问卷到底有几分是真民意?

  其实,民意调查“掺水份”早有先例。江苏省对南通市的启东、海门、通州等地全面达小康情况进行随机电话民意调查时,当地干部就要求受访群众按照事先发放的标准答案回答提问,不少中小学放假一天,让学生背熟答案“协助”家长应对电话调查。陕西省武功县贞元镇为上级电话随机调查拟定了“好、满意、到位”等标准答案。让中小学生把传单带给家长。北京朝阳区豆各庄乡制作调查问卷迎接朝阳区争创文明城区的测评,要求居民按“满意”的标准答案回答检查人员的提问。宁波市争创文明城市“三连冠”,当地一所高校向学生群发“应对电话抽查”的威胁短信,要求学生按要求回答,否则面临处分。

  民意调查造假频现,根源在于“政绩冲动”。民意调查本身只是搜集客观情况的一种手段,可调查结果一旦与考核指标、工作评价等挂钩,就难以避免在“利”字的驱动下,被相关部门和个人“弄虚作假”、“涂脂抹粉”、“偷梁换柱”,巧妙地将“官意”强加给“民意”,用“假民调”来代替“真声音”,试图以“满意”的民调结果换取漂漂亮亮的“政绩账目”。这样的民调造假,其实也是一种政绩腐败,既剥夺了公众的参与权、话语权、表达权,久而久之严重影响党和政府的公信力,也极易形成“数字政绩”、“政绩出官”的错误导向。

  肩负千钧重,民意贵如金。只有真正了解民意,才能更好地施政于,弄虚作假、变相“收买”群众给好评,或是粉饰太平、诱导群众说好话,无异于掩耳盗铃,只会掩盖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埋下更大隐患。群众有意见、有异议很正常,说明群众有期待、有要求,若群众对政府调查彻底失去信任,甚至连声音都懒得发,那才真正可怕。

  民意调查就是一扇展示政府作风的“窗口”。眼下正在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一些地方应借此机会深刻反思,在各种民意调查中是否真正尊重群众,民意表达是否受到了权力的干扰。

  稿源:荆楚网

  作者:萧声

更多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湖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

-->
  • 湖北焦点
  • 国内要闻
  • 娱乐推荐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