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国理政地方谈】系列评论之六
“生态环境没有替代品,用之不觉,失之难存”,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强调,要树立大局观、长远观、整体观,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协同推进人民富裕、国家富强、中国美丽。
自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上升到“五位一体”总布局后,美丽中国建设的战略地位迅速提升,“生态”、“绿色”、“美丽”等标准成为各行各业可持续发展的“指示灯”。三年来,美丽中国建设迈出了坚定而有力的步伐:繁密的顶层制度设计陆续被审议通过,黄石等100个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先后被分批确定,京津冀地区6大省区市联合治理雾霾,各地也陆续确定了生态文明建设战略……
人与自然是相互相存、共生依赖的关系,自然是无意识的,大自然的变化和反应更多由人类行为激起。但“人非草木,孰能无情”,人是有生命、有知觉、有感情的个体,人的主观能动性能够认识自然规律,经济发展也能很好地顺应自然规律。美丽中国建设的根本目的在于唤起人对自然的“仁”、“情”、“义”,三年来,各级党委政府、企业以及民众建设美丽中国的自觉性正逐渐被唤醒,热情日益高涨。
于各级领导干部而言,观念自觉和监管自觉最重要。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会议相继审议通过《环境保护督察方案(试行)》、《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办法(试行)》等。今年1月5日在重庆召开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重点强调,长江经济带的发展必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将修复沿江生态环境放到压倒性的优先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
过去,许多地方领导干部把经济搞上去了,环境质量却降低了,但人却拍拍屁股走了。美丽中国的系列顶层设计就是为了唤起各级领导干部转变政绩观、保护生态环境的观念自觉,与此同时,也在唤起政府监督企业是否污染环境的监管自觉。
于企业而言,控污自觉最重要。高污染、高能耗、低效益的企业是环境污染的罪魁祸首。无论是《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亦或《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细则》,还是《京津冀区域环境保护率先突破合作框架协议》,企业生产行为都是环境污染防治的重点。
十八大以来,党和政府对企业生产行为的高标准、严要求正在使产能落后的污染大户逐步被淘汰掉,企业的污控自觉性被充分唤醒。企业自觉对水污染、空气污染、固体废物污染和核污染进行控制,不仅能够降低国家治理成本,还能够倒逼企业通过科技创新实现绿色转型升级。
于公民个人而言,行为自觉最重要。我们习惯了要求国家应该干什么、企业应该干什么,反过来想,公民个人应该为“美丽中国”建设贡献些什么呢?一则管住自己的手,不乱扔垃圾,不做污染的制造者,不滥垦滥伐,不做环境的破坏者;二则教育自己的孩子,引导子孙后代保护环境;三则养成绿色生活方式,尽量选择绿色出行方式、绿色消费方式。总而言之,一句话:“爱护环境,从我做起”。
这三年来,金山银山在增高,与此相伴,绿水青山也在增多。但我们仍然需要更现代化更科学的发展,需要更高质量、更低代价的绿色发展。五大发展理念的指导下,只要政府、企业和公民都自觉肩负起保护生态的责任,生态环境一定“绿灯”常亮,美丽中国自然近在咫尺!
稿源:荆楚网
作者:陶建武
(作者:杨虹磊)
编辑:更多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湖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