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评论 > 东湖观点

交通违章权威查询
胡慧敏:谁来解农村“攀比”之风的痛
发布时间:2016-02-16 10:57:20来源:荆楚网

  俗话说,人逢喜事精神爽。每年的冬腊月正月是大量外出务工人员返乡集中办喜事的高峰期,大多借举家团圆欢聚之时,恰逢假期办酒时间充裕扎堆办喜宴,这已是每年的默认惯例。

  然而几家欢喜几家愁。办喜事虽好,却逐渐变了味。不再仅仅只是为方便亲朋好友欢聚,

  外出务工的忙了一年,衡量赚多赚少,就指望在办酒上一展身手,大有向乡里乡亲"炫"自己赚钱多少的标志。有钱的“秀”,没钱的也打肿脸充胖子东拼西凑“秀”,实在没办法“秀”的结不了婚。办喜事场面一个比一个“拼”,一个比一个“奢华”。与办酒宴息息相关滋生出的各种陋习昭然若揭,很显然,攀比之风尤为突出,在农村表现尤为明显。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点歌”攀比。步入乡镇或农村,到处可见草台班子搭台“歌喉锣天”。看上去是为婚庆或各类喜事助威添彩,实际上流行上台点歌攀比,点歌价格一个比一个高,一个比一个踊跃,不点歌的人在这种氛围之下,显得很没面子,会被人责备对请客一家感情不深,或被责过于吝啬,不得不碍着面子上去点,有钱的大笔挥金自然不必说了。

  彩礼攀比。男女相亲到成婚,本身历来就有彩礼之说,但是如今除了“三金”、有房有车外,还要有礼金几万到几十万,这种“天价彩礼”并非某一地的个别现象,造成的家庭矛盾和纠纷的新闻报道屡见不鲜,这已不是一个新话题,但却是一个急需社会更多关注的问题。

  “份子钱”攀比。也就是“赶人情”,几年前乡里乡亲“份子钱”都是30、50元的礼尚往来,捧个人场,不伤大雅。现在却不知不觉演变成起步价100元,多则不封顶。完全有收彩礼牟利之嫌,失了宴请宾客本质意义。而且,新增许多“请客”项目,过多过乱,比如:农村小孩满月酒、周岁酒、五岁十岁生日宴、乔迁、过寿、订婚、升学、考大学、考研究生等等,都要“请客”。几乎家家可列出办喜事理由。在春节,农村的人叹道,每天都有“酒”喝,有时一天几家。几分无奈,却又无可奈何。

  “攀比”之风已成农村之殇,造成的后果可想而知:

  一是有的家庭经济不堪重负悲剧时有发生。当前,精准扶贫正在攻坚阶段,许多家庭只是处在奔小康的征程中,因为请客送礼和天价彩礼,给本不富裕的部分农村家庭雪上添霜。闹出了不少悲剧,有父亲为儿子凑不了财礼自杀的,有走上砸提款机、拦路抢劫的犯罪之路的,许多家庭叫苦不迭。结婚本是喜事,却造成许多家庭结不起婚或因彩礼给婚后小两口家庭带来不和谐隐患。

  二是乱搭乱建小舞台扰乱环境和公共秩序。短时间听上几首歌还可以,不分时间“歌喉锣天”,加之有的舞台歌手唱功不敢恭维,乐声变噪音。扰乱环境秩序,随意搭建舞台,占道,导致车辆行人难以通行,似乎这一天只有他家为大。同时,由于宴请导致卫生环境变差,少不了要放鞭炮、少不了摆宴后留下遍地的一次性碗筷、乱吐乱扔物,污染环境。

  三是背离了宴请宾客摆酒宴的真正内涵。原本应是纯粹热之闹之,喜庆接受祝福。演变成相互“攀比”,当可与农村陋习挂上号,成为农村当前不良习俗最大诟病。

  该怎样治理?笔者认为有三点:一是进一步完善村规民约。现有的村规民约是否是虚设?为何不能大力宣传移风易俗,杜绝“天价彩礼”,杜绝办酒宴之风泛滥,干预这种不良的社会风气,从而来减轻农民负担?二是村民自身要有意识。杜绝奢靡之风,反对浪费,节约为本。多把精力放到发家致富上,放到精神文化的追求上;三是政府要引导。中央的八项规定,各地方制定相应约束党员干部请客送礼大操大办等相关规定,落实较为得力,而在农村是一个空缺。为何当地不能制定各种规定来引导农民、制约农民这种不良习俗呢?先从管理入手,而后成为村民的自觉行为。

  当然也有好的地方经验值得借鉴,曾有报道称有的乡村由村集体集中建一个办酒场所,只要有村民办酒宴全部在那里办,并提供各种配套服务,规范请客送礼,其做法受到当地百姓的一致认可。

  当前,治理农村不良习俗还任重道远,凡事最怕讲认真,只要有关部门认真起来,动起真格引导与治理,这种不良风气必然会得遏制,期待农村的办喜宴早日回归到正轨,办成众人皆欢的喜事。

  稿源:荆楚网

  作者:胡慧敏

更多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湖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

-->
  • 湖北焦点
  • 国内要闻
  • 娱乐推荐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