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博粉丝只有10万的王海,他的个人介绍是“打假第一人”。 有着4家商务调查公司的王海,目前公司员工有30多人,多是律师和调查经理。去年一年办理500个以上的案子,金额在1000万以上。公司主营三种业务,帮消费者维权打假;知假买假;受雇于企业,替企业打假。第三种,是他生意的重头。(3月14日《成都商报》)
一个幽灵,在商业网中徘徊。原本矛盾重重又互相竞争的微商、实体店、网络销售等等各种力量突然联合起来,他们对出现在自己面前的职业打假人感到既神秘又惧怕,将其视为恐怖的幽灵,必欲置之死地而后快。职业打假人铁面无私,像“包拯”一样,为受骗的群众保驾护航,坚决抵制假冒商品。然而,现在却兴起了一桩名为“职业打假”的生意,把“假货”当商品,以“正义”为商标,用“理性的热血”作为广告词,将打假利益化。既可以弘扬正义,又可以打击犯罪,还可以收到票子,这样的生意是稳赚不赔。
可是职业“包拯”将打假商业化却渐渐偏向于利益,反倒冲淡了“正义”的味道。“知假买假”是他们的业务之一,但毕竟此行业比较新,行业规则与规范以及法律体系并没有完善,钻空子的空间比较大。比如,明明是真货,可是被人为做成假货,然后再举报。到最后反倒被打假,不仅伤害了那些良心商家,也背叛了群众的信任。
傅立叶曾经在他的著名语录里面说到:“医生希望病人增多,律师希望家家打官司,建筑师希望别人的楼起大火,玻璃匠梦想下冰雹打碎所有的玻璃,裁缝和皮匠希望大家的衣服和皮鞋快穿坏,这样自己就可以财源滚滚…….”那么,卖假货的商人希望顾客买到更多假货,以“假货”为业的职业打假人希望商户生产更多的假货。
打假是一种“每个职业打假人对全体不良商家和全体不良商家对每个职业打假人的战争”的运动。在这运动模式下,每个以“打假”为职业的人以及不良商家为了自己的利益,都可以把自身的幸福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这是不可避免的。虽然我们鼓励新兴产业,但是规范打假市场,完善相关方面的法律也是迫在眉睫。规范与法律总是赶不上新事物的发展,就必定会出现倒霉的人以及在暗地里笑着数钱的人。还有一点就是建议职业打假人开发一些公益业务,就像公益法律援助一样,把那些弱势群体收留在你们建立的保护伞下。
稿源:荆楚网
作者:吉言
(作者:刘展)
编辑:更多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湖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