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评论 > 东湖观点

交通违章权威查询
王彬:“中弹即倒”的受众是谣言症结所在
发布时间:2016-03-21 16:28:49来源:荆楚网

  19日晚8点40分许,京港澳高速岳阳路段发生一起货车爆炸事故。据湖南省高速公路交通警察局官方消息,20日凌晨3时,已确认事故导致5人死亡,20人受伤。昨晚事发后,有网友发微博称事故已经“死78人伤66人”。此消息被湖南省高速公路交通警察局官微转发、辟谣。但有网友发现,湖南嘉禾县交警大队官微也曾发布上述谣言。(3月20日《新京报》)

  一种内容没有得到确认的、缺乏事实根据的信息只有经过传播才能形成真正意义上的谣言,而在传播的过程中,这种信息的受众无疑是主体。能扩散这种信息的受众最大的特点就是“中弹即倒”,也就是说其本身处在一种消极被动的地位,并且毫无反抗能力。从深层来看,这也是不实消息演变成有消极性谣言的症结所在。

  传播学的魔弹论里提到过“中弹即倒”的受众,其认为媒介和大众之间就是枪弹和靶子之间的关系,只要对准了扫射,大众只能照单全收。这种理论虽然有将传播效果“一言蔽之”之嫌,但是放在传播不实消息的受众身上确实是合适的。

  就此事来看,不实的死伤信息能得到广泛传播,并且相关的警方都在官微“沦陷”,这就是在用事实证明不实消息下“中弹即倒”受众的实际存在以及其可怕的蔓延。这其实也映射了现代网络传播环境下“中弹即倒”的受众潜在的危险性,在这种情况下,会让谣言更加有力而迅速的的兴起。

  其实,“中弹即倒”的受众并不是盲目的在接受信息,毫无条件的被“放倒”,从传播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受众的心理状况和网络谣言的产生与传播有着必然的联系。由此看来,在这一过程中,这些受众的产生也受一些心理因素的驱使。具体来看,那些传播虚假死伤信息也就是“中弹即倒”的受众本身就有猎奇心理、看客心态、固有偏见、趋利避害等谣言传播的心理土壤,从而形成关注并相信传播相关谣言的心理基础。也就是说,在面对具有重要性和刺激性的消息时,这些受众更容易失去理性的去关注传播。所以说,这种病态心理的存在在受众“中弹即倒”的过程中发挥着关键性作用,也是这些谣言进行广泛传播并能被执法部门相信的深层原因。

  进一步来看,这些受众“中弹即倒”之后,按照最基本的逻辑,他们会在原有不实信息的基础之上在加上自己的主观想法和情绪化表达,从而会使这种谣言得到更为丰富的展现和“爆炸式”扩散。这种情况往往会导致“中弹即倒”的效果强大化,并且更具感染力,从而得到更多的关注,形成更有影响力的舆论。这实际上为警方发布这种谣言提供了现实基础和依据,最终只会给社会带来更加直接的消极的作用。

  在实际情况中,应对谣言,我们并不能束手就擒。不能仅仅关注相关法律法规和监管制度,也应去分析被谣言困扰的受众的具体情况。把一些受众“中弹即倒”的原因研究透,培育他们成熟、理性的心理,让他们在“中弹即倒”前多一份理智,少一份盲目。并且,相关部门也应及时发布真实信息,遏制谣言的进一步扩散,给予受众正确的引导。在这一过程中逐渐让这些受众成长起来,实现从“中弹即倒”受众到“联合御敌”受众的转变,这样才能杜绝警方都相信谣言的讽刺现象,在受众传播方面有效的遏制谣言,缓解谣言的症结。

  稿源:荆楚网

  作者:王彬

更多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湖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

-->
  • 湖北焦点
  • 国内要闻
  • 娱乐推荐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