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六中全会公报指出,“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党要管党、从严治党”,这为当前和今后党的建设指明了方向。全会通过的《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和《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彰显了中央从严管党治党的决心,体现了严小严早的理念。笔者以为,在管党治党当中严小严早,既是广大群众的所思所盼,更是党中央对党员干部的真心厚爱。
严管,并不是领导和自己过不去。有严格的管理,可能暂时会觉得难受。但是,如果没有严格的管理,我们就可能就在多元思潮和不良风气的冲击下,定力不够,把持不住,最终误入歧途。很多落马的官员,还有走上歧途的普通人,他们谈到走上不归路的原因时,总是会说到,关键之时缺乏一声当头棒喝,平时没有人扯袖子、咬耳朵。最近央视播出的8集纪录片《永远在路上》,片中反映的小官巨贪也好,置身囚笼的大老虎也好,面对法律的严惩,没有一个不后悔的,有的还痛哭流涕。这些人中很大一部分,他们曾经之所以能够身据要职,绝不是无缘无故的,他们也有付出,也有成绩,也为人民群众做过有益的事情,坏就坏在犯小错时没人管,犯大错时管不住。教训总是沉痛的,“任信任不能代替监督”“动员千次不如查处一次”,这些都是从现实的、活生生的案例中汲取的经验教训。
前车之覆,后车之鉴。是不是违纪、有没有人查,应该是一些人决定是否铤而走险的关键因素。从十八大以来到六中全会,随着查处的步伐按照不变的节奏不断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形势有了全面的好转。起初还有一些人心存侥幸,想打打擦边球,今天形势已经是到了不敢腐、甚至不想腐的阶段。之所以会有这样一种转变,主要还是因为人们逐渐认识到“出来混迟早是要还的”,一旦踩了红丝,就必定会受到党纪国法的严惩,这些认识源自于当前党中央从严管理党员干部的坚定决心,源自于驰而不息严管严查。管理严格一些,警惕心就强一些,倒下的干部就少一些。
如果说严格管理是对干部的保护,那么,“严早严小”就应是对干部的“厚爱”。治其微,则用力寡而功多。查在小处、管在严处,干部还有改正的机会,若坐大成虎,最终只有身败名裂。再进一步讲,如果对小处违纪不查不问,“苍蝇”就可能变成“老虎”,一只“苍蝇”就可能招来一群“苍蝇”,这就会严重动摇党的执政根基。我们每个党员干部的命运和国家的命运休戚相关,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对干部的管理严格些,群众的心里就好受些,党的执政基础就牢靠些,共筑中国梦才有现实基础。从这个层面讲,从严治吏,是国泰民安的保证,国运昌盛了,我们最广大干部群众才有盼头、有干头、有奔头。
作为一名党员干部,自觉适应从严管理的新常态,首先要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坚持向组织说实话、道实情,反对弄虚作假、虚报浮夸,反对隐瞒实情、报喜不报忧;其次是积极主动参与到严格的党内生活当中,不管是领导批评还是同事批评,不管是党内批评还是党外群众的批评,都要认真反思、检讨自己。批评得对,必须有则改之,即使批评得不对,也无则加勉。如果没有人批评,我们就不知道自己存在哪些问题。再次,不管在何时何处,都要严格要求自己,在无人监督之处、举棋不定之时,多想想焦裕禄、孔繁森,看看徐才厚、刘志军,用“两面镜子”照一照,何去何从,必能清醒明白。
官风正则民风淳,风气好则合力强。当严管干部成常态,“为官不易”就会销声匿迹,清风正气才会落地生根,两个一百年目标才有坚实保障。
稿源:荆楚网
作者:陈国栋
(作者:杨虹磊)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