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8日至19日,第二届乡贤论坛在武汉市江夏区五里界开幕。钟祥市客店镇党委书记朱克举分享了美丽乡村建设的九段感悟,如何让美丽乡村在当地“遍地开花”。(12月19日荆楚网)
“乡贤”一词,《汉语大词典》的解释是:“乡里中德行高尚的人。”在漫长的中国历史长河里,一些在乡村社会建设、风习教化、乡里公共事务等中贡献力量的乡绅或乡贤之士,也都被称为“乡贤”,由此而形成了悠久的乡贤文化。
费孝通先生在《乡土中国》中说:“从基层上看去,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乡村,是我们的精神家园,那里有如画般的风景,朴实的村民,淳朴的乡风,还有记忆中抓青蛙时的美好童年……乡贤,是乡村的“永久居民”,他们淡泊名利,却默默无闻的为乡村谋发展,为乡民谋福祉。美丽中国的构建离不开乡村美丽,美丽乡村的建设离不开以乡贤为代表的有识之士的贡献。
在城乡一体化的推进下,记忆中的乡村不仅是数量在减少,而且是“乡村巨变”。现实中的乡村也基本只剩下老人、妇女和儿童,甚至落寞为“空壳村”。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过,即使将来城镇化达到70%以上,还有四五亿人在农村。农村绝不能成为荒芜的农村、留守的农村、记忆中的故园。2013年7月,习近平来到进行城乡一体化试点的鄂州市长港镇峒山村时就指出,实现城乡一体化,建设美丽乡村,是要给乡亲们造福,不要把钱花在不必要的事情上,比如说“涂脂抹粉”,房子外面刷层白灰,一白遮百丑。不能大拆大建,特别是古村落要保护好。
无论时代如何变迁,乡村如何变化,总有那么一些人不曾远离乡村,总有那么一些人喜欢并且愿意居住在乡村。他们用自己的智慧与勤劳守望乡村、服务村民,他们就是美丽乡村的守望者——乡贤。从“魂系小岗村”的“最美书记”沈浩,再到胸怀大局、勇于担当而“感动中国”的“移民书记”赵久富……他们都是美丽乡村的守望者!
美丽乡村的建设需要乡贤的参与。不论是古老乡村文化的传承,还是进入攻坚期“精准扶贫”的圆满完成,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美丽乡村,都离不开愿意留守乡村,具备德才兼备的乡贤。
乡村的发展,归根结底还是在人,尤其是如同乡贤一般“能人”的带动。
稿源:荆楚网
作者:黄磊
(作者:周磊)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