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明确的2017年楼市发展方向,强调要综合运用金融、土地、财税、投资、立法等手段,加快研究建立符合国情、适应市场规律的基础性制度和长效机制,既抑制房地产泡沫,又防止出现大起大落。当然,现在学界和市场普遍预期,本轮调控将会持续一到两年,楼市中长期坚持“低空运行”的逻辑,开发商和房东的心理价位预计会出现回调。只是,随着对政策耐受性的提高,究竟调控的辔头能不能真正勒住房价这匹野马,还是充满了未知之数。(1月4日《中国经济周刊 》)
2016年9月底和10月初,管理层对楼市来了个急刹车,政策力度之大实属罕见,让脱缰的房价迅速回调。于是,一二线城市从2015年初开始一路狂飙的房价终于停了下来。这次调控能管多久内?有人说,也许会管个一两年,之后房价还会报复性反弹。
“房价报复性反弹”是一些房地产业内人士口头禅。在这些人眼中,中国的房价永远只有一个字——涨,今天不涨,明天涨,今天下跌,明天会涨更多。如此坚信的理由有很多,但比较主流一个是,城镇化是趋势,农民要进城,住房需求大,房价不会不涨。乍一听,很有道理,仔细推敲,不过似是而非罢了。
其一,需求和需要不同。需求要有支付能力,需要只是一种缺乏状态。你需要房子,但未必买得起。在房价一直上涨,而收入涨幅相对较小的条件下,需要无法转化成需求。需求就无法支撑房价涨上去。
其二,目前的商品房太多了。这就不需要举数据了。除了小部分一二线城市,大部分城市的库存都是过剩。这也正是决策层提出“去库存”的道理所在。商品房不是过剩,而是严重过剩。这么多房子不消化,没人住,是严重的资源浪费。
既然购买力不够,商品房也过剩,那么房价上涨的理由在哪里呢?既然真实的供需无法解释房价的上涨,那么目前的房价上涨,只有源于一个原因,那就是炒作——依赖土地财政的地方政府、开发商、投机客三方的联合炒作。这种炒作,让房价虚高,不仅影响了居住民生,更影响了经济结构调整,必须被制止。调控房价是促进经济转型、保障民生的应有之义。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房地产有了新定位——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这意味着决策层更强化房地产的民生属性,弱化其经济属性,更强化其居住功能,弱化其投资功能。下一步的政策措施是制止一二线城市房价上涨,引导三四线城市房价下跌。房价上涨不再可能,报复性上涨更不可能。
稿源:荆楚网
作者:乔瑞庆
(作者:刘展)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