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的《人民日报》发表评论文章指出,仪式感是传统节日的重要内容。因为阖家团圆、守岁祈福、拜年贺岁等仪式感的存在,春节成为我们复苏文化记忆、确认精神归属的重要时刻。我们重视过年,正是为了温热内心的仪式感,触发文化意义上的深层感念。(2月3日《人民日报》)
当今社会,物质和文化生活日益丰富,大多数人已经能够丰衣足食,以往年代物资短缺、过年期间才能大饱口福的日子基本上一去不复返了。与之相对应的是,很多人感觉春节期间生活与日常差异不大,由此对过年这一特殊时刻的重视程度下降了,部分传统习俗逐渐冷落,过年的仪式感也逐渐失去。
但是,如果缺少仪式感,春节等传统节日便会与普通的假期无异。中国传统社会是伦理本位的社会,受儒家思想影响深远,重视各种节庆活动是重要的文化传统。虽然当前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但是传统文化精华不能丢。因此,我们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要充分重视春节等传统节日,通过开展亲民、接地气的文化活动,来增强传统节日的仪式感,触发文化意义上的深层感念,使传统节日不仅成为假日,更要成为文化传承的重要节点。
让传统文化节日充满仪式感,要超越仪式概念,充分挖掘和不断丰富其中的文化内涵。春节期间吃团圆饭,不仅仅是吃饭,更重要的是体现全家团圆,强调家庭和睦;拜会亲友,不仅仅是祝福,更重要的是巩固亲情联系和真挚友谊,表达支持和信任;开展各种群众文化活动,不仅仅是娱乐,更重要的是展现乐观和进取态度,表达对未来生活的美好向往。这些内涵对很多人来说或许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但是确实应当值得我们弘扬。特别是广大媒体和年轻人,应当主动参与传播,而不应当陷入娱乐狂欢的旋涡。
这就要求我们重视春节假期,开展好各类文化活动。目前很多地方都在开展有益的尝试。一些社区和农村组织了“百家宴”活动,参与的各个家庭都端上自家制作的拿手菜品,相互品尝和讨论交流,还能增进相互认识和了解。一些地方不再把庙会当做大集市,而是主推传统文化展演活动,传播戏剧文化和传统民俗。通过一系列活动,不仅仅能让参与者收获快乐,更能够体会到其中蕴含的文化深意,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
当然,随着时代的变迁,开展文化活动也要体现时代特色。当前人们更加重视健康过年,更加重视交流互动。开展文化活动,也要回应群众期待和愿望,提升文化品位,鼓励群众参与。一些地方组织开展亲子文体活动和广场舞展演,值得借鉴。
春节文化传统,是我们的“文化家底”,需要我们代代相传。我们要不断挖掘其中承载的优秀文化传统,丰富其内涵和时代载体。如此,年味才能回味无穷,中国传统文化才能绵延不绝。
稿源:荆楚网
作者:肖天勤
(作者:周磊)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