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首页 新闻 政务 评论 问政 舆情 社区 专题 视频 商业 健康 教育 汽车 房产 旅游 金融 手机报 手机荆楚网
微信
新闻频道 > 东湖观点

王彬:“放大试卷”是对因材施教新诠释

发布时间:2017-03-16 08:50:12来源:SRC-13

  因为老师在考试时做了一个小小的变动,平时成绩中下的学生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好成绩。原来,老师只是把试卷放大一倍,给学生做。想到这个点子的老师叫孙志君,是杭州市保俶塔实验学校申花校区四(11)班的班主任,昨天,她把这个尝试发到了朋友圈,家长们纷纷点赞。(3月15日《钱江晚报》)

  "放大试卷"就能提升学生成绩,乍一看,确实让人惊奇,甚至会给人"不靠谱"之感。但其实,这并不是随意为之,是通过对那些学习认真、努力但成绩总上不去学生的细化研究而得来,更有过具体的论证。就是说,里面是有"学问"的,是有理论支撑的,也是相对靠谱并值得一信的。

  此方法专门针对视知觉比较弱的学生,并加入了心理学方面的科学考量,而且实践效果显著,不仅弥补了学生的不足,还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该方法不但遵循了"针对性教学"的原则,还引入学科理论加以充实、完善,而且方法本身也属于符合情理和道理的"新创造"。可见,这种"放大试卷"式的尝试,确实是对因材施教的"新诠释"。

  我们先解释一下,何谓"视知觉"。视知觉跟视力不一样,是眼睛看到的东西,折射到大脑,中枢神经再分析综合做出反应的过程,其中又包括视知觉辨析能力、视知觉记忆力、眼球追踪能力等。说白了,就是视知觉弱的话,可能存在看小字、多字费劲,写字比较慢,还容易累的情况,如此,考试便容易答不完题,学生的学习成绩和自信心都会受损。

  但是,这其实只是一个小问题,与智商、学习能力都无关,只需要摒弃一刀切的"考试形式",在心理学的指引下,结合实际的创造出适合这种情况的"考试形式",就可以解决。而"放大试卷"的方法便是合理尝试,应运而生,其也是对因材施教"新诠释"的细致呈现。

  有人会说,如此的"因材施教"太费心力,需要专门的观察,而且大部分老师对于孩子的个别情况,是很难进行个别判断的。但现实是,这些特别的学生并不是个例的存在。其实,"视知觉"问题只是学生读写障碍的一个缩影,读写障碍的本身严重性还是超出了我们的想象。相关研究机构曾对曾对杭州2万名学生、500多名老师做了一个调查,结果发现30%的孩子存在读写障碍。如果将这个比例放大到全国,数据的可怕可想而知。

  在如此情况下,即使所谓的因材施教再怎么费心力,再怎么需要"逐个击破",也不容一丁点的懈怠。因为稍有不慎,则会给学生的学业增添不安定的因素,而反之,更精益求精、细致探究一些,就可能多看到一个孩子的活力,多看到教育前进的一个脚印,留下的便是"希望",这也是敦促教育工作者如此去做的"现实动力"。

  所以说,面对学生读写障碍的"现实困境",对因材施教的"新诠释"探索更是一会也不能停歇,要进行不断的更新。所谓的因材施教"新诠释",就是要在"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的教育理念里,再去"纵深"的探索和完善。具体来说,就是要跟随多学科、多理论发展的脚步,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和个别差异进行更科学而精准的分析和判断,进而探索出更科学精准的解决方法,让学生的"扬长避短"达到新高度。

  当然,这对广大教育工作者提出了较高要求,也有现实难度。但也给了他们一个前所未有的机会,做对因材施教进行"新诠释"的先行者,既能借机充实知识体系,又能在挑战中放大价值,岂不更好?如此看,所谓的要求和难度不仅不是障碍,反而是一种激励。那到底要如何做呢?"放大试卷"的老师已做了示范。

  稿源:荆楚网

  作者:王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