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首页 新闻 政务 评论 问政 舆情 社区 专题 视频 商业 健康 教育 汽车 房产 旅游 金融 手机报 手机荆楚网
微信
新闻频道 > 东湖观点

黄齐超:校园贷回归,要走好两条路

发布时间:2017-05-23 17:50:40来源:湖北日报网

  近日,中国银行推出“中银E贷·校园贷”,可为高校学生量身打造小额信用循环贷款。据了解,考虑到学生收入不稳定的情况,中行的校园贷推出了中长期贷款,初期最长可达12个月,未来延长至3至6年,覆盖了毕业后入职阶段,贷款金额最高8000元。而在中行之前,建行广东省分行也对外宣布推出针对在校大学生群体的互联网信用贷款产品,给予在校学生1000元到5万元的授信额度。目前年利率按5.6%执行。(5月22日《北京晨报》)

  近年来的校园裸贷风波,最终让金融监管部门出台了严格的监管措施,不合规的放贷主体逐渐被清除出校园市场。所以,驱逐劣币的并非“良币”,而是严格且规范的管理措施。事实上,银行作为金融机构的“正规军”,也曾在校园借贷上施展过拳脚,但由于恶性欠账严重,而被银监会叫停。

  银行推出校园贷,给那些非正规平台提供浸入校园贷的契机。他们之所以不怕坏账,是因为他们提出了苛责的抵押条件,比如女生的裸照。如果借贷人不能按时还贷,他们就以手中的裸照相胁迫,这就是臭名卓著的校园裸贷。如今,银监会规范了校园贷,严格了监管,那些校园网络借贷的生存空间日益逼仄,他们不得不退出校园贷市场。

  一些大学生没有节俭意识,没有驾驭金钱的能力,便捷的借贷只能刺激学生的不合理消费。然而,有些借贷是合理的,比如学生家境不好,借贷可以宽裕家庭经;比如在校大学要进行创新的尝试等等,这些借贷都应获得认可和支持。校园贷回归,当然也是好事。可是,在笔者看来,“正规军”做好校园贷,至少要有两方面的工作要做:

  首先,走好校园贷的信息共享路。大学生是借贷风险的高危人群,因为他们是单纯地消费者,一般而言,他们都没有独自还款的能力。而之前的校园借贷平台之间存在信息壁垒,一个学生在一处借贷之后,还可以在另一处借贷。如此一来,大学生被借贷缠身,债台高筑,坏账的风险陡增。因此,银行之间做好信息共享,防范一人多借贷,很有必要。

  其次,走好借贷审核之路。校园贷审核的门槛越低,风险就越大,堵上了“一人多借贷”的漏洞,未必就万事大吉。比如,一个学生盗用他人身份信息,去申请多个网络贷款,就可以避开银行的“限贷”策略。事实告诉我们,一些涉及校园贷的悲剧,正是因大学生盗用他人身份信息,申请多个借贷,然后再过度消费造成的。

  银监部门支持银行进校园,体现了监管层对校园消费金融市场用户需求与社会价值的认可。显然,“正规军”重返校园,布局校园贷,应在严格审核、风险防控和信息共享上努力,为大学生提供良好的借贷服务,切莫辜负了监管层的殷切期待。

  稿源:湖北日报网

  作者:黄齐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