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9日,在江苏常州的本地论坛上出现一女孩向年轻男子下跪磕头的图片,引起不少市民的热议,据说这是常州某曲艺培训机构的老师收徒时直播的场景。有人对这种“磕头拜师”的做法嗤之以鼻,但也有人认为不应过分上纲上线,传统文化传承离不开仪式感。(7月10日《现代快报》)
磕头跪拜是礼节中最重的一种,所以自古以来头都不是随随便便磕的,更是有“男儿膝下有黄金”之类的说法,有受人尊敬的“宁肯站着死,不肯跪着生”之类的气节。可以让古人心甘情愿去跪的,总结起来,不外“天地君亲师”之类,即天地神明、皇帝、父母祖先和师长。说是“古人”,其实也不“古”,在皇帝没了之后,磕头跪拜的礼节还是留存了下来,即便是今天,进庙烧香向神明跪拜也不是罕见之事,给父母祖先、师长磕头的也大有人在。
不幸的是,原本属于传统社会再正常不过的一种礼节形式的跪拜,由于近代以来国家屈辱的历史等原因,被与卑躬屈膝划上了等号,使得跪拜磕头被当作了“臣服”、“顺从”的象征,逐渐地被归入了遭人鄙弃的陋习之列。
人类的某种传统,传统中的某种形式,形式中的某种动作,原本没有任何意义,人赋予它什么意义,它也就有了什么意义。所以,传统中,人们赋予磕头跪拜向人表达最崇高之敬意的意义,它便有了崇敬之意;如今,人们赋予它卑躬屈膝和“臣服”、“顺从”的意义,它便有了屈辱之意。
问题在于,传统的生命力是如此的强大,磕头跪拜的礼节形式并未因为一些人赋予它屈辱之意,便让它丧失了传统中表达崇敬的作用。这也是为什么在一些民俗场所仍然有人通过跪拜磕头向神明表达敬意,在一些传统文化氛围浓厚的乡村逢重大节日时仍然有向祖先和父母磕头的习俗的原因所在,甚至,很多人还会在得到他人极大帮助时以下跪来表达谢意。
那么,如果磕头跪拜可以作为表达敬意的一种方式,为什么在拜师仪式上不可以有跪拜的形式出现?只要跪拜者没有从中感觉到屈辱,只要受拜者没有强迫对方磕头下跪,这样的行为又有何不妥呢?
很多事情,都需要有一定的仪式,方能显示出其严肃性和庄重感。不仅传统的事物如此,当今的很多事物也是如此——比如升国旗仪式,比如公司的年会等等,尽皆如此。就连做父母的教育孩子,让孩子松松垮垮地坐着或者一边玩游戏一边听你讲道理,和搬个小板凳正襟危坐听你说话,产生的效果也会截然不同。
伊索寓言中有一则“父子抬驴”的故事,讲的是一对父子在集市上买了一头驴,牵着回家的路上,在别人的议论声中不断地调整与驴相处的方式,或者两个人都不骑,或者父亲骑儿子不骑,或者儿子骑父亲不骑,或者父子同时骑,或者父子俩抬着驴走——无论怎么做都会遭致别人的批评和嘲笑。骑驴如此,万事皆然。
没有生命力的东西早晚会被抛弃,有生命力的东西终究会被找回,并在现代社会中以某种恰当的方式复苏、生长。磕头跪拜作为仪式的内容未来的命运如何,不得而知,但这种仪式感一定会存在下去,也应该存在下去。
稿源:湖北日报网
作者:张楠之
(作者: 编辑:张楠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