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首页 新闻 政务 评论 问政 舆情 社区 专题 视频 商业 健康 教育 汽车 房产 旅游 金融 手机报 手机荆楚网
微信
新闻频道 > 东湖观点

【评论大赛】钟雨欣:中华传统文化“回归”应从教育抓起

发布时间:2017-04-17 17:13:44来源:湖北日报网

  4月16日,由复旦五浦汇实验学校校长、复旦大学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特聘教授黄玉峰主编,由中华书局出版的《新编中华文化基础教材》在复旦大学举行首发式。这一套全新的教材主要面向江浙沪皖地区的中小学学生。黄玉峰表示,市面上的国学读物质量泥沙俱下,希望能编出一套真正适合学生的东西。(4月17日 澎湃新闻)

  中华传统文化是历史长流中的瑰宝,仁、义、礼、智、信贯穿于中华伦理的发展中,汲养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现在的孩子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的包围中成长,熟知二次元文化,听欧美流行歌,对于中华传统文化的了解却寥寥。有的孩子甚至受网络游戏影响,对历史认知产生偏差,闹出了“荆轲是女的,李白是刺客”的笑话。中华传统文化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缺位,不仅是个人发展的损失,更揭示了民族文化面临“断层”的窘境。

  文化是国家软实力,是社会发展的内在驱动力,更是一个民族的生命和根基。受社会风气“趋利化”影响,中小学生教育也染上了“功利色彩”。为了不想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每个家长都卯足了劲,为孩子报奥数班、英语班、钢琴班……可从来没见过家长争着报“传统文化班”。在部分家长眼中,文化是“虚的”,没有考核标准,没有等级排名,对升学、工作没有实际意义。“分数至上”成了家长教育孩子的第一准则。近年来,“高学历犯罪”屡屡发生,证实了“高分万岁”的荒谬。

  进入中学,学生需要学习文言文、古诗词。然而,学习的过程往往围绕着考试标准进行。老师翻译全文、划出重点,学生埋头苦记、做题检验。这已经成了传统文化教育的常态。文化从来不是考出来的,如果传统文化教育仅停留在应试上,对青少年的成长并无裨益。《新编中华文化基础教材》主编黄玉峰感慨现在的教育出了很大问题,不注重人的和谐,“现在的价值观就是赚很多钱。”学生在学习传统文化时,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不了解课文背后的历史典故、道德规范,只要能顺利完成考试,就心安理得地把书丢在一边了。老师不重视,学生不关心,传统文化教育失去了精髓,成为应试的工具,不免让人感到悲哀。

  当国家硬实力快速发展,精神空虚和物质丰盛形成强烈反差时,人们开始呼唤中华传统文化的回归。《中国诗词大会》的热播激发了民众学习传统文化的热情。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谈到了该节目,并用三句话描述探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之路:“从小学到大学,各个教育学段都覆盖”,“要融汇到教材体系中去”,“贯穿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学校在传统文化教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老师在上课时,不应仅局限于课文内容,可以适当地进行扩展,让学生通过情景剧、课堂游戏、互动讨论等方式对传统文化进行深入了解。家长应将传统文化融入日常生活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政府和学界可以展开合作,推出一系列适合青少年学习、阅读的教材和通识读物。中华传统文化不是过时的老古董,它应该融进每个中国人的血液,成为中华民族的脊梁。

  稿源:湖北日报网

  作者:钟雨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