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首页 新闻 政务 评论 问政 舆情 社区 专题 视频 商业 健康 教育 汽车 房产 旅游 金融 手机报 手机荆楚网
微信
新闻频道 > 东湖观点

让农村“幸福食堂”走得更远

发布时间:2018-07-30 10:28:46来源:荆楚网

  7月27日中午11时,骄阳似火,郭河镇杨洲村“幸福食堂”饭菜飘香,一派火热景象:30多位老人吹着空调吃着午饭,10张方桌坐得满满当当,不时响起欢声笑语。(7月30日 《仙桃日报》)

  民以食为天。对农村独居老人而言,“吃”是个不大不小的问题。说“不大”,是从当前的经济条件来看,“穷得吃不饱饭”的情况基本没有了;说“不小”,是因为每天都不绕不开,吃什么是个操心事儿。仙桃市试点推行爱心敬老模式,探索建立“幸福食堂”,70岁以上独居老人每天只要5块钱,五保户完全免费,同时还开设放映室、休息室、心理疏导室等场所,老人们餐前饭后或是散步聊天,或者下棋打牌,形成了“其乐融融”的人际关系,传递了“亲情互动”温情关怀。无疑值得我们肯定,但如何让农村“幸福食堂”走得更远,却不能止于点赞。

  据全国老龄办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底,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2.41亿人,占总人口17.3%。其中,农村留守老人超过5000万人。事实上,很多独居老人身体都相对健康,排除日常照料、情感慰藉等因素之外,牵肠挂肚的往往是“吃什么”等琐事。很多独居老人由于“一个人不好安排”“自己做饭嫌麻烦”“下馆子吃成本大”等原因,不得已只能“随便吃点”“简单对付”,既难以保证营养,也不利于健康。不少老人坦言,如果解决了“吃”的问题,就没什么后顾之忧了。

  “小食堂”关联“大民生”。长期以来,我国农村养老基本以家庭养老为主,但是随着青壮年劳动力大量外流,农村“空心化”、老人“空巢化”现象不断加剧,传统的家庭赡养功能日益弱化。同时,由于社会养老成本较高、思想观念比较守旧等,大多数农村老人“不愿意”进入市场化养老体系。在此现实背景下,如何更好地解决农村独居老人“吃不好”等养老的心理痛点和现实难点,仍然道阻且长,考验着基层治理者的担当与智慧。

  笔者理解,这种“不离乡土、不离乡邻、不离乡情”的“幸福食堂”模式值得逐步推广。首先,要坚持政府主导。发挥好政府在政策制定、资金支持、综合协调等方面的主导作用,因地制宜培育发展农村养老服务站、日间照料中心等集中养老机构,为空巢老人提供高质量的饮食、医疗、护理等多元服务。其次,要突出群众主体。积极引导广大农村老年群体及其家属亲人等转变思想观念,主动移风易俗,结合实际选择恰当的养老方式,做到“老有所依、老有所乐”。再者,要激活社会主力。坚持“公益目的、商业手段”,有效激活企业、社会团体、民间组织等社会力量,积极开展公益捐赠、义工帮扶、志愿服务等活动,为农村独居老人“最美夕阳红”添上温情一笔。

  来源:荆楚网

  作者:李福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