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首页 新闻 政务 评论 问政 舆情 社区 专题 视频 商业 健康 教育 汽车 房产 旅游 金融 手机报 手机荆楚网
微信
新闻频道 > 东湖观点

以德兴国 以德立人

发布时间:2018-10-12 14:23:32来源:荆楚网

  为人需要品德,从政需要官德、治国需要每一个人都有内化于心、外现于行的核心价值观。《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第三集《国无德不兴》以立德为主题,主要阐释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德”的论述,选取了总书记常用的“国有四维,礼义廉耻,‘四维不张,国乃灭亡’。”“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典故。(10月11日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道德既是立身之本、民族之魂,也是富民强国的精神力量、国富民强的精神坐标。中国的传统文化非常重视立德修身。对于选人、用人,提倡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对于个人、家庭、国家来说,“德不孤,必有邻。”习近平总书记也十分重视立德的问题,在关于传统文化的一系列重要论述中,总书记引经据典、深入浅出,一再强调崇德、明德、修德的重要性。怀揣兴国之梦、立人之心,自当在感受平“语”近人中崇德、明德、修德。

  崇徳,要内化于心、外现于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四维不张,国乃灭亡。”2014年5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和师生座谈的时候,引用了这一句古语。何谓四维?一曰礼,二曰义,三曰廉,四曰耻,这四大纲纪一旦废弛了,国家就有可能面临灭亡的绝境。同样,习近平总书记说“如果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没有共同的核心价值观,莫衷一是,行无依规,那这个民族、这个国家就无法前进”“人而无德,行之不远。没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思想修养,即使有丰富的知识、高深的学问,也难成大器。”崇德是兴国和立人的基石。

  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精神,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价值观念。“四维不张,国乃灭亡”是中国先人对当时核心价值观的认识,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则构成了当代中国的“立国之维”和新时代亿万人民的“价值公约数”。崇德,就是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读懂国家层面、社会层面和个人层面的价值要求,学习“太行山上的新愚公”李保国、“守岛卫士”王继才等时代楷模践行社会主义社会价值观的鲜活行动,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厚重的道德修养,外现于行立德修德之行。

  明德,要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明明德”指的是彰显光明美好的德行。而“亲民”,指的是要将这种光明、美好的德行推及到民众身上,然后共同达到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也就是“止于至善。”这句话不仅是古代君子追求的最高境界,也是当代共产党人必须修炼的良好品德。正如习近平总书记说的那样,“一个人只有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其才方能用得其所。”

  对于共产党人而言,肩上的历史使命和时代责任重于山,必须做实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为事业发展凝聚更强的精神力量。明大德就是要坚守“为民族谋复兴、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补足精神之“钙”,筑牢理想信念,锤炼坚强党性,增强“四个意识”。守公德就是要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筑牢“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为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而不懈奋斗。严私德,就是要认清“私德不是私事”“私德不是小事”,严守八小时之外的纪律规矩,重视家风家教,廉洁修身,廉洁齐家。

  修德,要勤学、明辨、笃实。“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常被概括为家国情怀,家国情怀也是对个人、对社会、对国家要承担的责任。然而,家国情怀不会自然而然产生,需要在勤学、明辨、笃实中锻炼和沉淀。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勤学,就是要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习“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廉不言贫,勤不道苦”的家国情怀,要向龚全珍等身边的道德模范学习不计较个人得失去帮助他人的高尚品德,在学习中改造思想、净化灵魂、修炼道德。明辨,就是要善于分辨,正确处理是与非、公与私、真与假、实与虚等关系,以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指导选择。“道不可坐论,德不可空谈”,笃实,就是要把修德落到实处,要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一点一滴积累,养成好思想、好品德。如此修德,何愁国之不兴,人之不立!

  稿源:荆楚网

  作者:艾佩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