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3个月前的一天,50多岁的贵阳女士李萍(化名)将12岁的幼子飞飞送进高速记忆培训班进行“全脑开发”,她和女儿婷婷(化名)便开始了一场关于“蒙眼识字”究竟是不是骗局的拉锯战。(11月23日《中国青年报》)
其实,这种所谓的“超能力”培训并不是第一次登台,早在2018年7月31日,《宁波晚报》就刊发了一条题为《开发右脑就能“蒙眼识字”?老骗局“重现江湖”又骗了不少家长》的新闻。报道中称,孩子“蒙眼识字”的超能力需要透过眼罩缝隙才能看到卡片上的文字。由于使用“蒙眼识字”这一骗术诈骗钱财,某培训机构负责人王某被法院判处有期徒刑9个月,缓刑1年3个月,并处罚金1万元。只不过这种骗局如今又“粉墨登场”。
“蒙眼识字”屡禁不止的根本原因在于抓住了家长想走“捷径”的心态。望子成龙的急切心情蒙蔽了不少家长的心智和眼睛,使其失去基本的理性和判断力。再加上所谓的“成功者”的亲身示范,现场表演,更多的父母对于“蒙眼识字”“全脑开发”这种“超能力”培训深信不疑。甚至有些家长觉得万一有效果呢,孩子岂不是赚到了?即使被骗,无外乎损失一些钱罢了,于是打着“为了孩子的将来”旗号,心甘情愿地上当。
但是,我们家长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教育也有其特定的规律,不能急于求成,揠苗助长,应该遵循教育规律,不投机取巧,更不能轻信所谓的成功学。否则,孩子的自信心如果建立在虚假的事情之上,久而久之,孩子就会养成虚假人格。而且,如果有一天,真相被揭穿,建立起来的自信心也会轰然崩塌,就会对孩子造成二次伤害。
孩子的独立思考和明辨是非的能力较弱,所以,识破“蒙眼识字”的骗局,还需先擦亮父母的眼睛,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和抵制诱惑的自制力,确保孩子接受正规的教育。当然,要抵制这类明显有违常识和科学的骗术培训,除了先擦亮父母的眼睛外,公共监管更不该缺位。对于培训机构明显的虚假宣传,工商部门完全可以主动介入调查;对于没有办学资质的培训机构,教育部门应该依法取缔。
稿源:荆楚网
作者:笔中客
(作者:詹蔷)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