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1月25日起,“全国第二届大学生书法篆刻作品展”在国家典籍博物馆开展,但展览开始后没几天,便陆续有网友反映称,展出的部分作品中涉嫌抄袭此前书法作品,字体、章法及印章使用上均与已经发表或是获奖的书法作品高度相似。中国书法家协会展览部工作人员回应称,已接到相关作品涉嫌抄袭的举报,目前正在汇总情况,接下来统一进行处理。(12月3日北京青年报)
涉嫌抄袭的三幅作品,有名有姓,都能对上号。从提供的照片看,原创与涉嫌抄袭作品在笔法和结构等方面高度一致。记者联系到的那位大学生宋某某,对于参展作品抄袭始终未给予回应,还“拉黑”了记者。如果清白,干嘛如此心虚?事实上,中国书协展览部曾接到过多起抄袭或代笔举报。只是由于举报内容不同,还要看后续的专家鉴定。本次展览对入围作者将延续高抽查比率,实行计分制,在综合考评被抽查作者创作水平的同时,严查代笔和抄袭行为。一经证实,就要取消入展资格甚至书协会员资格。
众所周知,抄袭他人作品,涉嫌侵权,需要承担法律后果。根据《著作权法》规定,“剽窃他人作品”的,需要承担停止侵害、消除影响、赔礼道歉、赔偿损失等民事责任。然而,如何界定抄袭和临摹,业内仍存在争议。“临摹今人的书法作品必须要标明‘临摹’的字样,否则就是抄袭他人作品。”但这些参赛作品均没有注明“临摹”,那么一旦认定,就属于抄袭。
部分大学生参加书法展的作品为何要抄袭?因为如果作品获奖,甚至能参加书法展本身,就是对大学生才艺的一种肯定。作品一旦进入主流书法圈,就将名声显赫,为今后积累人脉打下良好基础,甚至可能为今后找到理想工作借上力,总之好处众多。这也是一些大学生以功利心态参加书法展且有抄袭或代笔现象的原因。
既然涉嫌抄袭,大学生为何不怕由此承担的风险?如今,抄袭之风蔓延至社会的几乎每个角落。小说抄袭、剧本抄袭、文艺节目抄袭,这使原创作品备受打击。闹得沸沸扬扬的琼瑶起诉于正案,虽然琼瑶最终胜诉,却也付出了巨大代价。而较为干净的大学校园也未能幸免,不仅本科生抄袭,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就连不少高校教授的论文都涉嫌抄袭。
据《北京青年报》今年6月22日的消息,第六届全国青年美术作品展览期间闹出了“抄袭风波”,一位名叫郑硕的参赛者作品——《国风》被作者投诉、网友举报为抄袭之作。经调查核实,该作品抄袭了2017年“第四届另视界——当代艺术计划展”和“2017年度国际当代艺术展”中李芳创作的版画作品《景-NO.2》。而抄袭者连一句道歉的话都懒得说。
抄袭的危害不言而喻,不仅违背道德更涉嫌违法。抄袭毒化了社会风气,诱使更多人效仿,是对诚信、原创的驱逐。抄袭丧失了人格,是一种反智和反效益的自损行为,不仅会愚弄和误导他人,还会连累抄袭者自己所在的集体,降低其社会认可度。优秀的艺术作品,是靠品行、态度、教养、诚信、功夫等制作完成,表达的当是作者自己的思想和价值。而抄袭别人的作品,就令人不齿。
可悲的是,抄袭者行为败露后,也罕见出来道歉,对其的处罚也不算严厉,这就使抄袭者变本加厉。可见,对抄袭的惩罚力度还应加大,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还有待加强。大学生来本属于一张白纸,却也被不良风气严重污染,这不禁令人唏嘘。创新是一个国家核心竞争力的象征,只有在全社会使“创新光荣、抄袭可耻”深入人心,且让抄袭者付出沉重代价,阻碍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这颗毒瘤才能清除。而要想让大学生摒弃抄袭恶习,需要整个社会诚信环境的改善。对此,还有众多的事情要做。
稿源:荆楚网
作者:刘天放
(作者:杨虹磊)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