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央生态环保督察边督边改问责典型案例”显示,襄阳市老河口星火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环境违法问题、咸宁市嘉鱼县畈湖工业园正海高分子材料厂环境违法问题,两起案件因为查处不到位、监管不到位,老河口市光化办事处、老河口市环保局相关责任人和嘉鱼县环保局对负有监管职责的县环境监察大队相关责任人被通报批评和诫勉谈话。(12月3日 《湖北日报》)
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回头看”不是简单的红红脸、出出汗,而是真正的问责到人,令相关责任人掂量掂量自己头顶的“乌纱帽”。
出现“典型案例”不是偶然。在中央生态环保督察组入驻湖北期间,每日都会向各地转办环境污染案件,缘何有些转办的案件整治得当,有些转办的案件依然我行我素无动于衷?同一类型的案件,出现了不同的偏差,是环境污染整治真的那么困难吗?想必不是如此,更主要的、更深层次的原因,还是主管单位和党员干部的履职尽责问题。“典型案例”之所以能成为典型,绝非中央生态环保督察组有意“找茬”,而是对于屡教不改的环境污染问题的再次提醒。
咱们有的干部对于中央生态环保督察组“回头看”工作认识不够,认为是走走过场,心里没有提供足够的重视程度。工作的缺位、松懈的作风、侥幸的心理,都让其在成为“典型”的路上越走越远。
“典型案例”要敢于刀背向外。在老河口市和嘉鱼县的环保整治问题,已成为中央生态环保督察边督边改问责典型案例时,补救便成了当下的唯一工作。对于顽疾要敢于刀背向外,对自己进行解剖,通过查原因、想方法、快执行的方式,切割毒瘤、修补创伤。
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我们的党员干部更应该敢于向自身工作精神亮剑。工作上的懈怠,更多的原因是思想的滑坡。近几年,环保问题频发多发,是党员干部常有的头疼事,也是群众反映最多的烦心事。倘若党员干部面对问题畏手畏脚,躲之避之,那说明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已经脱离了轨道,回归正轨的重要途径便是要对工作精神亮剑,要增加政治素养和业务能力。
成为“典型案例”不可怕,知耻而后勇同样值得肯定。红脸出汗,是工作失职的愧疚;“乌纱帽”成疑,是履职尽责的诫勉。然而,提心吊胆无法解决问题,只会让问题扩大化。与其如此,不如迈步重头越,彻底解决“典型案例”,并通过更好的补救,得到群众的认可。亡羊补牢同样能实现反转,并有机会成为另一类的正面典型。
稿源:荆楚网
作者:郭金富
(作者:詹蔷)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