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百姓眼中的民生问题
发布时间: 2008-07-09 15:41 来源:
进入电子报
◆地方的GDP发展了,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增加了,自然不是坏事。但如果两者增加的速度像火箭,老百姓的收入提高的速度却像蜗牛,那绝对不是好事。老百姓都很务实,始终认为自己“荷包”涨了那才叫实在。为什么有的地方大张旗鼓地宣传“GDP创历史新高”,民众却反应冷淡甚至反感,根源也在此。
◆老百姓的支出与收入一样,同样反映着社会公平的问题。物价涨了,对于富人来说,也许是蚊子叮大象,根本不成问题,但对于勒紧裤头过日子的中低收入者来说,那可能是大问题。
◆房价高涨,跟一些地方政府热衷于“卖地财政”有很大关系。作为房地产业最大收益者之一,一些地方政府并不希望房价降下来。
写起关于民生的文章,笔者心中总有一种类似于祥林嫂逢人便说“我真傻”的倾诉欲望。大概自己本身确系一介平民,所谓“春江水暖鸭先知”,水冻了最想说冷的,当然还是鸭子。民生之冷暖,身在其中老百姓的感受无疑最深的。
说起民生,我脑子最先浮现的一个词是“GDP”。这个词平时听得最多。报纸电视里“某地GDP增速创历史新高”之类的特大喜讯可谓铺天盖地。GDP增速了,说明这个地方经济发展了,的确是让人兴奋。但兴奋的背后,我又想到了两个问题。第一个,是真的吗?第二个,GDP增长跟民生改善或者更具体的“老百姓荷包有没有涨”有没有什么必然联系?第一个问题的答案——未必是真,有可能是吹出来的。根据国家统计局的资料显示,近年来地方上报的“GDP”数据注水现象非常严重。为什么严重?跟GDP与“政绩”挂钩有关,这对某些只顾着自己“步步高升”的官员来说诱惑力是太大了。第二个问题的答案同样是否定的,即使GDP猛涨,也不代表着老百姓的收入就增加了。
国民生产总值增加了,百姓收入却不见提高,有三种可能——一是被资源耗掉了,二是被资本吞掉了,三是被政府囤起来了。第一种大家熟悉,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的粗放型的发展模式,侵蚀掉了经济发展的附加值;第二种情况薛涌先生分析过,老百姓作为国民生产总值的创造者,最终却未能成为价值的收益者,钱都落入了少数资本掌控者的口袋,这种现象并不少见。前段时间,媒体热炒的“血汗工厂”事件便属其中典型。第三种情况比较少人提。耶鲁大学教授陈志武曾列举过这样一组数据:从1995年到2007年,全国政府财政收入增加5。7倍,城镇居民人均收入只增加1。4倍,农民人均收入增1。2倍。政府财政收入的增加,无疑能提高政府的执政能力。但地方政府过度占有社会财富,无疑是个危险的信号。尤其是现实中有些地方政府只顾盖豪华机关大楼,却不愿在教育、医疗、养老等民生保障设施上有所投入,这种“与民争利,却不还利于民”的现象无疑有违政府“执政为民”的执政宗旨的。
地方的GDP发展了,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增加了,自然不是坏事。但如果两者增加的速度像火箭,老百姓的收入提高的速度却像蜗牛,那绝对不是好事。老百姓都很务实,始终认为自己“荷包”涨了那才叫实在。为什么有的地方大张旗鼓地宣传“GDP创历史新高”,民众却反应冷淡甚至反感,根源也在此。
晒完收入,再晒支出。说到支出,不能不提物价。有一个“笑话”——唐僧师徒在取经路上,突然遇到一群妖怪,众人连忙护着唐僧。谁知妖怪抓起猪八戒拔腿就跑,“娘的,三月不知肉味了,吃顿猪肉我容易吗?”这个笑话并不好笑,物价飞涨的现实已经让很多平民百姓皱起了眉头。抛开其中的一些不可为因素,笔者始终认为,老百姓的支出与收入一样,同样反映着社会公平的问题。物价涨了,对于富人来说,也许是蚊子叮大象,根本不成问题,但对于勒紧裤头过日子的中低收入者来说,那可能是大问题,特别是在我国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的背景下。而事实上,为弱势群体提供必要的生活补贴与保障,很多地方政府要做到这一点并不难。但相对于此,一些官员更热衷于搞些诸如建大楼之类的“面子工程”。
说完物价,再说房价。严格来说,房价也属于物价。但从老百姓为其付出代价之重的角度看,房价且当另论。现在的状况是,房价之高不但是超出了低收入者承受范围,连中等收入者也难负其重。谁在推高房价?有人说是未婚女青年,有人说是钉子户,这些欠揍型的“高见”自然是博得一片“喊打”声。事实上,房价高涨,除了客观因素外,跟一些地方政府热衷于“卖地财政”有很大关系。一些官员为了“眼前利益”疯狂“卖地”,另一方面又忽视了廉租房制度的建设。而且作为房地产业最大收益者之一,一些地方政府并不希望房价降下来。中央政府出台的限价政策为什么收效不大,跟地方政府的消极执行有很大关系。而在民众的眼里,某些地方政府为眼前利益而抛百姓水深火热中的行为,无疑是极不负责任的。
笔者以上所说的只不过是民生问题的“九牛一毛”,解决这些问题说难也难,说易也易,关键看政府部门的为与不为,在利益面前愿不愿意为民牺牲。理论上说,官员是人民的公仆,为老百姓利益放在第一位这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如果所有官员都能这样做,提高百姓收入,降低物价与房价这些看似有诸多不可为因素的事,都是可为的。事实上,并不是所有官员都有这份责任心。这就需要制度,而建立完善的制度,尤其是保证制度强有力运行,这又是一件很难的事。
稿源:荆楚网
作者:叶树浓
(本文来源: 编辑:吴双建)
关键词:叶树浓;民生;GDP
荆楚网版权相关声明:
① 本网欢迎各类媒体、出版社、影视公司等机构与本网进行长期的内容合作。联系方式:027-88567716
② 在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是为传播更多的信息,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果本网转载的稿件涉及您的版权、名誉权等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本网将依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尽快妥善处理。联系方式:027-88567711
③ 本网原创新闻信息均有明确、明显的标识,本网严正抗议所有以"荆楚网"稿源的名义转载发布非荆楚网原创的新闻信息的行为,并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④ 在本网BBS上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应当理性、文明,遵守相关法律法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