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评论 > 作者专栏 > 银玉芝

更多

“无形体病”疫情再次拷问防控体系

发布时间: 2010-09-09 08:04   来源: 荆楚网   进入电子报

(资料图)

  今年夏天,河南商城县,有多人被一种叫做蜱的小虫子咬伤,不治身亡,引起村民恐慌。据了解,当地去年已出现死亡病例,但今年尤其多,成为蜱虫“重灾区”,当地卫生部门称无法提供疑似病例的数目及疫情状况。目前,国内还未分离出病原体,迄今为止,只有美国和欧洲一个国家从蜱虫咬伤患者体内分离出病原体。所以在河南各级医院和疾控部门都将该病称为“疑似无形体病”。(9月8日《新京报》)
  透过报道披露的情况,依旧难以估计,蜱虫所咬导致的“无形体病”危害程度。但可以确定的是,该病已经导致了多起死亡事故,如果疫情具体情况继续秘而不宣,公众的质疑和恐慌只会更加严重。事实上,7月底,“毒虫咬死人”的事,已经在当地被传遍,但遗憾的是,当地有关部门对此至今没有进行正面的公开回应。恰是因此,即便有关部门已经做了很多工作,依旧难于疏解公众的不满和恐慌。
  按理说,在经历了非典等多次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之后,各级疫情防控体系应该较为完备。对于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监控,我们实行了网络直报。不仅如此,历经多年已经建成了较为完善的中央到县的四级防控体制。但为什么这些防控手段,全部失效?我们看到基层医务人员对于此病的危害性,认识严重不足,并直接影响防治工作,其中误诊以及导致的延误治疗问题尤为突出,甚至还出现了将病人诊断为“精神病”的情况。不仅如此,疫情直报体制形同虚设,基层卫生院以疑似不能确诊未由,只向县卫生部门报告。
  种种理由,实际上都是站不住脚的。因为,安徽、湖北、山东等省份近年来也报告过多起蜱虫叮咬后感染“人粒细胞无形体病”而死亡的病例。面对这种新发传染病的逐渐流行,卫生部早在2008年2月就出台了《人粒细胞无形体病预防控制技术指南(试行)》,并要求,各地医疗机构发现疑似、临床诊断或确诊病例时,应参照乙、丙类传染病的报告要求,在24小时内通过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进行网络直报。显然,基层医疗单位不应该不具备防控知识,但事实却偏偏如此;且以疑似为由拒不直报,也是违反卫生部要求的,到底是什么原因值得深思。
  从公开信息中,我们还知道,今年5月24日,国家疾控中心就确定信阳5县为蜱虫重点监测县,分别是罗山县、光山县、商城县、息县、新县。因为在此之前,2007年,河南共报告无形体病例79起,死亡10例。其中信阳72例,死亡9例。但遗憾的是,作为重点监测县的商城,在这个夏天却发生了多起“无形体病”死亡事件。须认识到,多起因为误诊、延误治疗导致的死亡事故,应该对有关部门有所阵痛。正是因为公众在疫情上的知情权被忽视,才导致了如此严重的后果。
  对此,反思是必须的,有关部门的责任也是无法逃避的。作为反思的第一步,这起公共卫生事件的基本情况,疑似病例数量、死亡病例、防控知识,应该立即向社会公开。这也是下一步防控工作得以有序、高效开展的关键所在。纵有百般理由,当地有关部门如果至今还遮遮掩掩,恐怕再也说不过去了。
  稿源:荆楚网
  作者:银玉芝(长江商报评论员)

(本文来源:荆楚网 编辑:吴双建)
关键词:银玉芝

湖北焦点

国内要闻

娱乐推荐

荆楚网版权相关声明:
① 本网欢迎各类媒体、出版社、影视公司等机构与本网进行长期的内容合作。联系方式:027-88567716
② 在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是为传播更多的信息,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果本网转载的稿件涉及您的版权、名誉权等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本网将依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尽快妥善处理。联系方式:027-88567711
③ 本网原创新闻信息均有明确、明显的标识,本网严正抗议所有以"荆楚网"稿源的名义转载发布非荆楚网原创的新闻信息的行为,并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④ 在本网BBS上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应当理性、文明,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鎰熻阿鎮ㄧ殑娴忚锛-鑽嗘缃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